描写情景交融的句子琵琶行-句子

1、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2、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值得推荐的理由很多,这里拣主要的说。

3、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4、情景交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5、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等等。这些诗句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这些反衬交代了琵琶女的身世。

6、“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日子更是过得滋润。

7、诗中所述的京城女,就像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一生。

8、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10、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青衫湿。

11、别时茫茫江浸月。

12、衬托人物性格

13、突出文章的主题

14、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5、《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16、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虽不多,但与叙事抒情相配合。景物描写侧重于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统一的环境气氛。“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开头的第二句就已为全诗悲凉的情调定了弦。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前后映带,使整个环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江水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17、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18、我喜欢《琵琶行》,觉得它叙事抒情更流畅,意境更疏朗,艺术上更成熟,有浑然天成之感。《琵琶行》缓缓展开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画卷、塑造了鲜活的琵琶女形象,昔日技艺超群,明艳动人的琵琶女,如今美人迟暮,人老珠黄却不得不流落碧野过着凄清的日子,琵琶声声传递着悲凉,动人心魄,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19、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0、唯见江心秋月白。

2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曲终收拨后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二是有人性的光辉。把商女的悲惨命运同自己官场的浮沉相勾连,从而产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更是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

23、“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

24、为文章中心服务

25、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26、“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27、“妆成每被秋娘妒”,成了京师圈内头牌。演艺事业也如日中天。

28、推荐的理由是太经典了。诗词优美琅琅琅上口,虽然是小时候背得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其中名句产生的典故,成语也很多。让人很容易代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9、渲染气氛

3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或者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31、《琵琶行》中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2、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33、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你可以对照诗句中景物描写来判断其作用:

34、二是诗人有感而发,道出心中愤懑,影射了当时社会,由琵琶女的悲惨经历才华遭妒,家庭破碎引出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5、《琵琶行》是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36、作者当时境遇和诗中女主人翁有些同病相怜,所以感触颇深,这样才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37、绕船月明江水寒。

38、(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3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0、“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只可惜岁月不曾饶过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也就门庭冷落了。

41、白居易的琵琶行,自现境况,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2、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43、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44、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了迷,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这是烘托的手法,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巧高超。

45、暗连文中的故事情节走向

46、这不仅是对人生世事不公的感慨,同病相怜;更是对社会的质问——有才之人,真情之人都沦落到这等地步,写出诗人愤懑之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值得推荐。

47、接住水上飘来的琵琶声,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48、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49、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离别时冷清萧条的环境,表现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

50、《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诗作。当年,白居易在遇到与自己有相似境遇的琵琶女后,有感而发,为其而写。这首诗值得推荐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其中描写音乐之水平很高,琵琶演奏的描写中,尤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意蕴丰富,画龙点睛,是描写的精华,令人回味无穷。

51、方式应该有

52、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

53、“暮去朝来颜色故”,美人在迟暮之时,也只能直面“门前冷落鞍马稀”之窘境。

54、以无声衬托有声,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55、: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等等。

56、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57、琵琶行是汉乐府名曲之一,作者是白居易,篇幅教长,句式灵活,通过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不幸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社会腐败的现实,抒发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5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9、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0、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62、抒发作者的感情

63、烘托人物心情

6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用今天的话来说,自幼进才艺培训班,拜名师,练得一身超凡技艺,且美得不可方物。

65、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66、刻画出景物的特点

67、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68、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69、一是对商女悲惨命运的同情。这在封建年代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