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叫中国情人节。然而,与西方情人节相比,中国情人节是一个差异的世界:中国情人节与其他日子没有什么不同。不仅看不到青年男女互相传递爱的热情,很多人甚至对这个节日根本不了解;在西方的情人节,年轻男女会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爱,他们会被翻新,几乎疯狂。
中国的“中国情人节”显然输给了西方的情人节,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沮丧和不解。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认真探究。但也有人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洋崇拜心理”,笔者无法接受。在我看来,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和进口的西方情人节形成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节日的内涵和各自的人文关怀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起源上看,西方情人节起源于被迫害致死的基督教瓦伦丁写给典狱长女儿的一封情书,表达了市民自己美好的爱,体现了自我愉悦,以人为本的关怀。所以一直是西方广大年轻人传下来的。这完全符合西方注重私权、注重公民个人发展、满足个人需求的人文理念。因此,它是普通市民自己的节日,也就是市民为追求美好爱情而尽情表达爱意的时刻,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情人节起源于一个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讲述了普通人和仙女之间史诗般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这个故事就离普通大众非常遥远,普通人无法企及。因此,人们总是把它当作神来崇拜,只能祈祷和祝福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庆祝节日的方式是抬头看鹊桥牛郎织女相会,或者偷听两个人在瓜果架下的天空相遇时的情话。普通人总是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不是爱情故事中的主体。显然,从古至今,中国情人节一直被认为是上帝的事,而不是人的事,所以无法普及。
其实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的说法,在古人眼里,中国的情人节不是情人节,七夕也不是结婚的吉日。本来是命运多舛的“签约”,不可能抽到。更何况秋天来了,一切都很压抑,让人黯然神伤。不适合恋爱(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29日)。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的情人节与情人节形成过程中的爱情无关。把它当成中国的情人节完全是现代人强加的,对文化来说有些牵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西方情人节注重宣传个人权利,很容易在中国年轻人心中扎根。这是中国从权力型向权力型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