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穷疯了的“五一”,旅游为何“热炸了”?

#百家快评#

北京告急、上海告急、南京告急、长沙告急、成都告急、重庆告急,淄博告急.......

今年“五一”长假,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挤爆了”、“热炸了”,纷纷限流,按照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计,全国“五一”期间旅游人次有望创纪录的达到2.4亿人次!

看看高速拥堵的模样,再看看各大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的模样,不是都说经济不景气吗?不是说有钱才会选择旅游吗?

一方面大环境不佳,打工人收入下降,大学生就业困难,年轻人失业率飙升;一方面这么多人集中出门旅游,似乎都不差钱。极度反差的画面让人难以理解。

穷疯了的“五一”,旅游却一派繁荣的景象,矛盾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这个“五一”,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为你揭秘。

1

口罩放开后的第一个“五一”长假,高速免费,憋了三年真的想出去好好散散心,怕拥堵又不敢出远门,我就在长三角的南京逛了逛。

今天就要回家了,在这里说一说三天的南京之行给我的几个感受:

一、风景没看到几个,人头倒看了千千万。

刚下了高铁,我站在南京站二层平台上看去,乌泱泱一片人潮,以至于走出火车站,竟然花了半个小时。

坐地铁想去紫金山、夫子庙、鸡鸣寺逛逛,到了地铁口,排队半小时都没挤得进去,除了看人还是看人,而就在这一天,南京地铁客运量达到了374.6万,创下了近几年的新高。

二、吃了一顿南京海底捞,没想到成了热搜第一。

旅游第二天,图方便,就在酒店附近的海底捞吃了一顿火锅。万万没想到因为夜宿大学生太多导致无法用餐,南京海底捞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本来海底捞也是好心好意给大学生夜宵打折,万万没想到这帮年轻人吃完留宿不走了,“五一”酒店住不起,住一晚海底捞,好歹能节省一大笔钱,我也挺能理解的。

三、新街口参观德基千万网红洗手间,偶遇“旅游特种兵”。

长三角奢侈品商场的天花板德基广场,是我第三天的旅游目的地。我一大老爷们也不打算去买什么奢侈品包包,就是好奇1200万的网红洗手间到底长啥样!

到了德基这个洗手间,偶遇一大帮年轻人,拎着行李箱,排队在打卡拍照。

和他们简单聊了聊,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旅游特种兵”。

每天只睡三小时,路途上不眠不休,6点半到南京南站,先去鸭血粉丝店吃个早饭,中午去新街口打卡网红洗手间,拍完照去玄武湖散步,晚餐去当地苍蝇馆觅食,然后带着打包的鸭子上火车站,奔向下一个旅游城市。

全程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消费,一分钱能掰开两半花,把“穷游”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说完南京之行,这个“五一”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淄博的大火特火。

过往频频上热门的香港和三亚,今年似乎遭到了冷遇,而淄博这个工业小城,却凭借一顿便宜的烧烤,成为“五一”期间,全国最热的旅游目的地。

一顿烧烤,人均六七十元基本上就能吃饱了,哪怕收入再低也能接受。打卡大热淄博,没花几个钱也能在朋友圈炫一炫,成就感十足。

这个“五一”,无论是海底捞、旅游特种兵,还是淄博烧烤,“穷游”成了主流,成为一种时尚。

2

携程等权威机构的旅游大数据,也佐证了今年的“五一”,就是一场风靡全国的“穷游风”。

据统计,预算在1000-2000元的出游者占比达53.8%,预算在1000元以下的游客比例也达到8.8%,两者合计62.6%。

游客预订者年龄分布方面,00后游客订单占比35%,90后占比30%,两者合计达到了65%。

从性别来看,“五一”女性游客显著提升,出游预订占比达到64%。

从预算、年龄、性别三个维度观察,这个“五一”,女性、00后学生,以及新入职场不久的90后是旅游的主角。他(她)们的收入相对较低,反映到旅游方式上,“穷游”成为必然的选择。

3

为什么“穷游”成为这个“五一”最大的标签?

宏观层面,三大行业指数 两大支柱产业,表现不佳,虽然一季度GDP基本符合预期,但远远没有达到经济复苏和繁荣的地步。

“五一”“穷游”的根本原因还是大环境不好!

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包装纸箱,“纸箱指数”成为观察经济大环境的第一个重要先行指标。玖龙纸业是中国最大的纸业公司,今年以来,频频停机,产能下降了10%还要多。

第二个就是“挖掘机指数”,今年也是大幅度下滑,一季度共销售挖掘机57471台,同比下降25.5%。

第三个就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4月份的数据是49.2,已经低于50的临界点,用最通俗的话解释,低于临界点,就是衰退。

经济两大发动机房地产和汽车销量,一季度也表现不佳。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还算马马虎虎。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是汽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一季度乘用车累计销量427.2万辆,同比下降12.7%。其中,燃油车市场销量暴跌,同比下降21.7%。一夜回到解放前,竟然和十二年前的汽车销量半斤八两。

数据来源:中汽协数据

我真的想问一问那些鼓吹旅游火爆、经济繁荣的媒体和专家,难道挖掘机、房地产、燃油车的坑,要用烧烤来填吗?

4

微观层面,这几年,打工人、大学毕业生,甚至部分体制内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甚至还大幅度降薪了,年轻人失业率也逐年飙升。

穷疯了,还失业了,这个“五一”,“穷游”也就成为了无奈的选择。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而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是6507元,比去年下降了12%。

更过分的是,都以为一二线城市工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很高,月入过万不算啥。但马云和王思聪和你一平均,掩盖了这些城市打工人真实的收入水平。

能反映一个城市真实收入水平的一定不是平均工资,而是工资收入中位数。看看下面这张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工资中位数表。

北上深杭的打工人工资中位数都在月入5000元到7000元区间,其他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打工人工资中位数仅仅落在月入3500元到5000元区间。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打工人真实收入水平如此,其他三四五六线城市的真实收入水平可想而知。

就这点工资,还要吃穿住行,能剩几个钱去旅游消费,“五一”只能精打细算去“穷游”了。

收入低就算了,年轻人的失业率这几年逐年飙升,三月份16岁到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竟然高达19.6%。

逐年增长的失业率如下:

2020年3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3.3%

2021年3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3.6%

2022年3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5.3%

2023年3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9.6%

不仅打工人、年轻人都没钱了,铁饭碗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这两年也在大规模降薪。

大环境不好,财政收入缩水,地又卖不出去。多个城市体制内人员的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地十三薪、绩效工资出现欠发现象。

我认识一位中西部的年轻在编男教师,入职三年,初中二级教师,前两年到手工资不足4000元,年终绩效3万元左右,十三薪3000元左右。现在,绩效和十三薪拖欠后,他的工资实际上下降了40%。

5

归根结底,今年“五一”看似火爆的旅游和经济好不好,大家有没有钱没啥关系。

旅游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小额多频刚需消费,这次“五一”的火爆的背后,暗含了三种逻辑。

第一种是躺平逻辑。大环境不好,工作不好找,创业更艰难,躺平一族爆发式增长,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宅在家太无聊,趁着天气不错,总想出去逛一逛,大钱没有,大件也消费不起,小钱总归是有点的。花点小钱,享受享受各种廉价的服务,愉悦自己也值了。

第二种就是报复性消费逻辑。三年疫情口罩放开,导致的报复性消费,他们也知道大环境不好,也知道自己没钱,裤兜比脸还干净,但总不能整天愁眉苦脸吧?该吃还是要吃,该玩还是要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钱从哪里来,信用卡先刷起来,花呗借呗先用起来,再不释放释放,会憋坏的。

第三种就是逆向思维逻辑。大环境不好,生意难做,手头的事放一放,反而有时间去享受了,损失生意不能损失人生的时间。

这三种逻辑可以看出,大环境再不好,兜里再没钱,生意再艰难,对于旅游这种小额刚性消费来说,只要消费的欲望足够强,“五一”还是会出门的,哪怕“穷游穷开心”,开心就好!

要记住:“五一”的火爆和经济的强弱永远不能划等号。甚至于,如果经济不能持续复苏,收入迟迟得不到提高,今年“五一”的火爆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6

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有钱的人不会在“五一”去看大唐不夜城,去爬泰山,去爬长城,去看故宫,也不会在“五一”去成都吃火锅,去长沙排队四五个小时打卡“茶颜悦色”,更不会想到去淄博吃一顿烧烤。

因为财富本身就意味着自由,有钱人大可以挑选一个最好的季节最佳的时间点,去三亚潜水,去香港购物,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日本吃神户牛排。

财富分化、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这个热闹的“五一”恰恰正说明,收入减少了,大家穷疯了,消费降级了!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