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妈妈,儿童节明明是小孩儿的节日,为什么要给大人表演节目?”
5月30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家幼儿园,孩子们在表演舞龙节目。
一名小学生放学后背着书包站在路边。
“今天我可以不写作业吗?”“今天的辅导班能停一次吗?”“今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今天我可以多玩一会儿电子游戏吗?”……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然而一些为了仪式感而举办的“联欢会”、被当成礼物送给他们的“课程礼包”,还有以“完成一篇日记”为代价的出游……把好端端的节日变成了“任务交付日”。
儿童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现象1
为了一场联欢会,提前一个月天天练
北京刘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多,正在上幼儿园。前段时间,孩子放学回来说,“六一”儿童节,幼儿园要举办联欢会,小朋友们要表演集体舞蹈,老师让她参加。
然而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女儿就从兴奋变成了不耐烦。
原来,幼儿园几乎每天都要组织表演节目的小朋友训练。渐渐地,女儿晚上回家就开始抱怨了。“四五岁的孩子,毕竟不像大人,耐心和专注度都差一些,每天都重复练习,难免坚持不下来,也没新鲜劲儿了。”刘女士说。
又过了几天,女儿对参加集体舞蹈表演越来越不耐烦,“妈妈,儿童节是我们小孩儿的节日,为什么要让我们给大人表演节目?我不想参加了。”看着女儿的小脸皱成一团,刘女士担心如果同意女儿退出,会让女儿养成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的习惯,于是就继续鼓励女儿坚持一下,甚至陪着女儿练习。
“其实本来让孩子们多参加参加集体活动挺有意义的,但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舞蹈节目,要练习将近一个月,生生把小孩子的喜欢变成烦恼,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刘女士说,现在孩子一提起过儿童节,不但不高兴,反而很发愁。
现象2
借儿童节推销课程,50多节美术课成了礼物
“迎六一抢课节!”六一前夕,悠悠妈妈在家长们的微信群里看到这样一条广告。原来,这是附近的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在搞“六一”促销。
悠悠妈妈看了也挺心动,果断组团报名,一共花了9000多元,虽然也有些舍不得,但一想到这是给孩子的儿童节礼物,心想反正孩子也需要,也就不那么心疼了。
回到家,妈妈一脸神秘地对悠悠说:“妈妈送给你一份儿童节礼物。”悠悠听了,满怀期待地猜测着:“是我想要的那套火漆印章玩具吗?”“是我要了很久的那个玩具化妆盒吗?”“要不然就是上回在果果家里看见的那个抓娃娃机?”
当妈妈告诉她,礼物是给她报了50多节美术课,没想到悠悠脸色一变,号啕大哭:“我过节,为什么非要给我报课呢?你这个礼物,我不喜欢!你给我退了!”
记者注意到,“六一”节,现在已然成了培训商家的狂欢节。“六一”优惠大“放价”!“六一”课程嗨不停!“六一”感恩大回馈……各类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赶在“六一”前后报名的,要么打折降价,要么赠送课程,要么赠送礼品,很多家长受到诱惑,给孩子报了课程。于是,便有了这份不受欢迎的儿童节礼物。
现象3
游园有“条件”,写作文还要做笔记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放假,但家长没有假期还是要正常工作的。没办法在家照顾孩子,更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玩,于是家长们便只好用留作业、做卷子的方式给孩子过节。
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到“六一”节,如果是工作日,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奶奶最多带他在小区里散散步,其他的娱乐活动,奶奶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不懂这些。于是,爸爸妈妈就会给乐乐布置一整天的学习任务,数、语、外各一套卷子。做完这3套卷子,这一天也就过去了。今年的“六一”是星期四,不出意外的话,又是3套卷子过“六一”了。乐乐愁眉苦脸:“好不容易放个假,还要在家做卷子、写作业,好累啊!”
同病相怜的还有二年级的苒苒。虽然每次过节,大人都会带她出去玩,但必定要布置一项任务——回来以后写作文。整个游玩过程一定要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晚上写作文时有充足的素材。
“五一”假期,妈妈带苒苒去植物园看了食虫植物展,本来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但是妈妈给苒苒带了本子,要求她把看到的每一种食虫植物的样子画下来,还要在旁边记录下这种植物的特征。苒苒看到这些神奇的植物很是欣喜,只想多看一些,多听听故事,可是带着写作的任务来看,光顾着记录了,一个小时也才看了三四种植物,中间还要不停地被妈妈教导,这里画得不对,那里写得不好。当她想再去温室二层看看那些热带植物时,已经没有时间了。
今年的“六一”,妈妈已经定好了计划,带苒苒去看文物展,边看边学,回来照例写作文。苒苒对这个假期也不怎么期待了。
调查
“双减”后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但小学生“大书包”现象仍存在
40斤学生背9斤书包,小小少年“弓腰”上学为哪般?
“小学生起得早,背着书包上学校,蹦蹦跳跳到校园,见到老师敬个礼……”这是不少人脑海里小学生上学时的“标准样式”。然而,对现在很多小学生来说,“蹦蹦跳跳”去上学并不容易。
记者近日采访多地小学生、家长以及相关人士了解到,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课业负担整体有所减轻,但小学生书包超重问题仍然存在。在受访学生中,书包“六七斤重的很正常,十几斤重的也不少”。小身板背大书包,一些孩子习惯“弓着背走路”,一些孩子会喊肩膀疼。有专家指出,长期负重背包会影响脊柱健康,甚至波及胸廓发育,给儿童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大人背回去都会肩膀发酸”
傍晚时分,日头西斜,山西太原一所小学门口,来接孩子的家长把附近街道挤得满满当当。李女士一接到儿子,就顺手接过书包,挎在自己肩上。“不是要娇惯孩子,实在是这书包太沉了。”李女士说,孩子才一年级,体重40斤多一点,书包却有八九斤,每天回家要走十几分钟,担心影响孩子身体发育,所以一般都会替孩子背包。“别说孩子了,大人一路背回去都会肩膀发酸。”
征得李女士和孩子的同意后,记者打开了书包,看到书包里仅语文和数学两科就有十几本书册。语文有课本、写字本、一号作业本、二号作业本、字典,数学有课本、练习册、一号作业本、二号作业本、口算册、改错本,再加上英语课本、科学课本、课外书、文具,整个书包被塞得满满的。“这还没算水壶、数学学具、美术包这些东西,算上这些更重。”李女士说。
在河南郑州,家长武先生每天都会送女儿上学。“在学校门口,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弓着腰进校门,因为这样背书包会省劲儿些。”武先生说,因为书包太沉不好背,经常需要大人帮忙提起来,孩子才能背到肩上。“本来想给孩子配个拉杆书包,但老师说不可以,因为在校园里拖拉书包可能会碰到别的孩子。”
说起孩子的书包,来自云南昆明的家长韩女士也直呼“心疼”。“书包一背,感觉占了身高的一半,孩子有时候回来还直喊肩膀疼,让我们给她揉一揉。”韩女士说,“我们小时候夹两本书就去上学了,有时候放学甚至什么都不带就回家了,现在的书包太重。”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学校在“书包减负”上进行过探索。有的学校通过设立“无作业日”、发“轻松袋”、“书包留校”等活动,推动减少作业量、提高家长和学生为书包减负的意识,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学校对于书包超重的问题不太重视。
重达十几斤的书包不少见
专家表示,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认为书包负重应控制在学生体重的10%-15%,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中明确,学生背负的书包重量不应超过学生体重的10%。然而,相关调查表明,书包重量超标问题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
记者在中部某省会城市选取了6所小学,随机调查了53名学生的体重和书包重量。结果显示,小学生书包重量普遍在五六斤以上,重达十几斤的书包也并不少见,其中书包重量超体重10%的达到48人,占比90%;书包重量超体重15%的有26人,占比49%。
广东韶关学院副教授穆湘兰告诉记者,她的团队对广东某县4所小学54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书包重量超体重10%的学生达436人,占比80%;超重15%的达到177人,占比32%。“我们发现一些孩子书包太大,无法放到课桌抽屉里,只能挂在椅子后面,影响到孩子们在课桌间的活动空间。”
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云南、河南、广东等多地政协委员都针对学生书包减负提出了相关提案。云南省政协委员万妍娟的抽样调研显示,昆明当地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基本在5-9公斤,受访家长对书包过重的情况颇有怨言。广东省教育厅去年11月答复徐焰等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小学生书包减负的提案》时表示,当前小学生书包重的问题确实是普遍现象。
多重原因
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
书包过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一些受访家长反映,虽然“双减”政策明确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1小时,但实际上有些学校仍会每天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预习复习、听写默写、口算、练习卷等,有的一年级学生每天要写作业到晚上八九点,“用到的书都要背回家”。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老师乔福存告诉记者,“双减”后一些学校的作业确实减少了,但家长焦虑未减,担心孩子知识掌握不牢、基础不好、影响升学,就会给孩子报课外辅导、买教辅资料“鸡娃”,这些也会加重书包的重量。
保障服务滞后,储物设施没有效利用
学校保障服务滞后,也是书包过重的一大原因。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不向学生供应开水,学生必须自带开水,而装满水的水壶就分量不轻;一些学校储物设施不足,学生中午留校就餐休息、放学后接受延时托管,所携带的餐盒、美术用具、音乐器材、体育用品、课外读物等物品无处存放,只能每天背在身上。
不少小学虽然设有储物设施,却没有有效利用。一位家长反映,学校的书桌可以放书本,但老师强制要求孩子每天必须把书桌清空、把椅子倒扣在桌子上才能离校。一位四年级学生说,老师会不时检查储物柜的整洁,导致很多同学不会在储物柜里放太多东西,能背的都背回家。
有老师反映,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室除了正常的班级使用外,还有课后社团活动、走课、集中式午休等,人员流动性加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很多时候学校就会要求教室里不能留学生个人物品,以防止物品丢失。
部分学生缺乏整理书包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学生缺乏整理书包的意识和能力,也被认为是书包过重的重要原因。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不会按照课表整理书包,不管有用没用的书都统统装进包里;一些学生的书包打开后什么都有,杂乱无章,零食、玩具等不必要的东西占了不少分量;一些学生不敢把书册放在学校,担心忘带了需要用到的东西而耽误做作业等。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学校会不时出现临时换课的情况,如果换课了自己又没带课本就可能被老师批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每天都背着主要课程的课本和练习册。
事实上,现在小学生用的书本本身也比以前更重了。一位从事教育出版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大部分辅导书和练习册用的都是轻型纸,虽然轻薄但着墨性和柔韧度较差,而现在基本都换成了胶版纸,着墨性和柔韧度更好,重量也会略重;国家对小学生教材的纸张材料、厚度、字体大小等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些标准是基于各种考量综合制定的,不能只考虑重量这一个因素。
建议
不布置过度的作业尽量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
部分家长表示,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不给学生布置过度的、不必要的、重复性的作业,同时巩固课后服务,尽量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把回家不用的书本留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此加强督导。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保障服务,学校不能为了方便管理,就硬性要求学生把所有物品背回家。建议学校在硬件方面加强建设,增设储物柜、书包柜等储物空间,教室流动性强的学校可以在教室外的公共区域设立储物柜,引导学生尽可能把不需要带回家的课本和物品放在学校,减轻书包重量。
穆湘兰、朱厚伟等专家建议,学校应当将培养学生整理意识和能力纳入相关课程和活动,通过劳动课、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教授整理书包的技能。家长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整理能力训练和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