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中国推进加入DEPA谈判进程 自贸试验区成改革新高地
自去年10月中国决定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后,商务部近日消息显示,根据DEPA联合委员会的决定,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目前正全面推进中国加入DEPA的谈判。
8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加入DEPA,有利于扩展与各国在新兴数字领域的互利合作,从而为企业带来数字产业合作商机,并促进各方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申请加入DEPA并积极推动加入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兼容对接,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是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行动。”在“2022服务业开放创新论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姜增伟说。
姜增伟表示,后疫情时代,中国全面推进DEPA进程,是贯彻落实我国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这对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机制,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一直以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着力点,服务贸易也在首都经济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北交所的逐步落地,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服务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五年占地区生产总值92%以上,商务服务业收入总量占北京半壁江山。
在此基础上,如何与时俱进探索监管创新,成为推动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课题。
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需要继续积极引入跨国企业、国际私募基金、国际产业基金、国际主权基金等国际资源,从而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产业链韧性,实现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的路径创新。
资料表明,2021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12551美元,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此时加快产业升级是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手段。
其中加快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从实践经验看,当前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区,同时也不是经济特区的升级版,而是一个集金融、投资、贸易等领域的开放与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区,这有利于彻底改变政府的行政理念,从而全面提升治理能力。”黄耀和说。
据悉,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
从布局上看,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呈现“东中西协调、南北兼顾”的特点,这是我国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大框架下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而从全球视角看,自贸试验区建设与CEPA、RCEP等自由贸易区FTA建设也形成联动。
根据普华永道《中国自贸试验区创新案例数据库》及2022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年度趋势观察,全国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自由便利(25%)、货物贸易自由便利(18%)、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治环境(18%)、金融开放创新(15%)等四个维度上进行了创新,这为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的意愿打下了基础。
在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服务合伙人周矞雯看来,我国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改革途径,不仅要探索建立以“自贸试验区”为基础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还要探索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国际深合区”,从而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事实上,自2013年我国第一个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也逐渐形成由沿海向内地的延伸覆盖,这些自贸试验区建设因区位优势与自身发展的独特性,肩负着各自的“特殊使命”,并形成了更多的经验成果,这有利于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