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牙痛发朋友圈句子配图,幽默牙痛发朋友圈图片?

那颗牙齿,前前后后历时一年有余、花了差不多上千块钱,还是没有保住。

之所以下定了决心要拔牙,是因为牙痛折腾了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

睡不着的时候,难免胡思乱想。

那颗牙齿,应该是六岁左右换的牙齿。这样算来,满口的牙齿,应该为我服务了46年之久。

46年,差4年不到半个世纪。我吃过的酸甜苦辣、品过的酒茶汤饮,牙齿应该都知道。

平时是感觉不到牙齿重要性的,尽管它们非常重要。

春节,牙疼的时候,怀疑是上火。至于上火的原因,一下子还真的找不出来。

天气原因引起的上火倒是可以很快调理。心情原因引起的上火,调理起来有点难。

要账要不来,还得陪着笑脸说好话,想想就上火;看着某些职能部门做事儿矫枉过正,自己又无能为力,想想也上火…还有诸如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遇到冷嘲热讽、以貌取人、观念分歧等等等等吧,这些也会让人上火。

排除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那就先自己到药店拿些去火的药。吃了几次,感觉治不了牙疼,才确定不是上火的原因,这个时候,开始怀疑牙齿是有炎症。

所有的怀疑都是“有罪推定”,牙疼也一样。

既然怀疑是炎症,那炎症又是怎么引起的已经不重要了。到了诊所,医生很快就包好了两天的药。

吃了两天,果然不疼了。

牙不疼的时候,心情自然会好起来。

这个年代,看一个人心情好不好,其实非常好判断。一个是看他(她)的朋友圈,另一个是看他(她)的抖音。

原来牙不疼的时候,发朋友圈、发抖音,比正常工作都正常。

自从牙疼,感觉一切都乱了。一起都不正常了。即便是发发朋友圈、发发抖音音乐那也是一种“应酬”。

说到“应酬”,想起一个笑话。

说是一个小学生,问他的爸爸“应酬”是什么意思?他的爸爸告诉他说,应酬就是某些事儿你不想去做,但还是要装着很开心去做的状态。于是,这个小学生每天上学之前,都会与他的爸爸说一句,我该应酬去了。

在对待牙疼这件事情上,我不知道那些经历牙疼的人,是不是大多数也像我一样,开始都是在“应酬”。

事实证明,“应酬”是保不住的。

经历了大半年的陆陆续续的牙疼折腾,才第一次下定决心到牙科诊所去看牙。六月份的某一天半夜,在郑州,牙疼的又让我难以入睡。

别人晚上牙疼的时候,我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那个夜里,刚开始牙疼的时候,我翻出来些消炎药吃了,盼着能够止住疼痛,好让我能够安生睡个好觉。

结果还是疼。就一边经历着疼痛,一边拿手机上网。

大半夜的,牙疼。刚开始还纳闷刷视频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刷到了牙疼的有关视频,也就是一刹那间就明白了,我刚才网上搜了一下“牙疼”两个字…NND,大数据太可怕了。转念间,又不禁哑然失笑,牙疼的时候,大数据推送的内容,也是一种关心吧。

当“关心”的字眼在脑海闪现,我的脑海里似乎开始出现“思维导图”。

任何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之所以牙疼,那是你平时的“关心”不到位——按照网络的说法,平时的牙齿卫生有问题。

这个说法,应该也不完全对吧,满嘴的牙齿,不都一样的待遇吗?为什么这一颗偏偏出现了问题了呢?

只有一个说法可以解释通——这应该是一颗有个性的牙齿。就好像是一个班的学生,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成绩不一样呢?

一年有春夏秋冬,万物有成住败空,五指有长短、这自热之道,在一颗牙齿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熬到了天亮,等牙科诊所开门。牙科医生说,先消消炎吧,能保住最好还是保住。如果还是疼痛,就把牙神经给抽了。所谓抽牙神经,就是把牙神经给切断。

之所以要抽调牙神经,一是止住疼痛,二是还得让这颗牙齿继续为我做贡献。

因为牙疼,才开始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的研究了这颗牙齿。

这是一颗左上第二颗大牙。它与左下的大牙应该在一日三餐中相互配合咀嚼了四十六年之久。一年365天,一天三顿饭,总共咀嚼了50370顿,刨掉有时候睡懒觉不吃早餐,应该也有4、5万顿的咀嚼。

这样一算,这颗牙齿应该是功臣。说到功臣,忽然感觉到一点悲哀,是替这颗牙齿感觉到的悲哀。

饭菜送到嘴里面,经过大牙的辛苦咀嚼,胃才能认真吸收食物的营养。如果缺少了一颗牙齿,与它对应的牙齿,或者说与它配合几十年的牙齿,也就是它的合作伙伴,也就会闲置下来,所以,看似是一颗牙,其实是两颗牙的事儿,这应该也是不能让它提前“退休”的重要原因。

再仔细想想,说“退休”是不对的。拔牙,应该是“辞退”才更为准确。

辞退的理由非常充分。不单单是吃饭的时候,疼痛的无法咀嚼饭菜,影响进食;睡觉的时候,更是让人难以入睡。还有,那颗疼痛的牙齿,已经开始向眼睛、脑袋发起了“进攻”…

总之,就像是一个团队中的“调皮捣蛋”分子,一开始它小打小闹,你还能忍着,它看你无动于衷,就开始得寸进尺了…再不出手治理它,是真不行了。

说到治理,又想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一直很偏执的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取经”的路上。既然是取经,每个人都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每个人头上都带着“紧箍咒”,而这个“紧箍咒”

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做事的“轨道”,在这个轨道内做人做事,人就不会跑偏,就不会出事儿。这七层“紧箍咒”就是——道、德、仁、义、礼、法、兵。

道,应该是自热规律,虽然看不见它,但它是

存在的,就像是空气,或者说中医讲的经络。不能说看不见就说没有。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戴的第一层“紧箍咒”,或者说是第一层“轨道”,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经常说“你知道吗”,知道,知的就是这个“道”。

德,是道的外在表现,是第二层。第一层你守不住或者说“不知道”,德就隆重登场了。就是你的一言一行,就是你的德。

道深龙虎伏,德深鬼神钦。两句话足以说明道德的重要性。还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

普通人是达不到那么高深的境界或者水平的,第三层“仁”出现了。我对“仁”的简单理解就是,做人做事,先考虑对方的感受。我们平常说的“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就是“仁”的表现,也是“道德”的延伸。古圣先贤说心存仁心、仁者爱人是君子。

如果第三层做不到,第四层“义”就来了。公正、公义你得有。仁是与心有关的,仁与情

是相连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人有情有义,反之就是无情无义。情,大多数是用在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多。汉字数十万,情字最难解。

第四层“礼”,“礼”是秩序、是规矩。有情有义也好,无情无义也罢,与陌生人打交道、到哪个地方去办事儿,没有秩序、没有规矩,肯定会乱套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知礼不礼的,比如核酸检测排队,如果有人现场维持秩序,间隔一米是能做到的,如果没人维持秩序,大家现场感受一下…

道德仁义礼,应该是最温柔的“紧箍咒”。如果这五层都不能自觉遵守,后面两层你是必须遵守的。

第六层“法”,就是法律法规。

第七层“兵”,比如交警…

按照这个逻辑思维,这颗牙齿,治理它就是“法”,想想办法就是“法”。

前前后后吃了了那么多的消炎药,还是疼痛,那就先把牙神经抽了。抽牙神经,需要在牙齿上打个洞,然后再补上。

牙科医生看我相貌,仔细问我血压高不高、血糖高不高,我给医生说,你放心,我的血压血糖与我的收入一样,都不高,尽管做。

医生问我多大了,我让他猜一下。他说我最多65岁,我说,你眼光真好,一下子就猜对了。事实上,我才52岁。他说,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牙齿已经保护的很好了。

打洞、抽牙神经、补牙,前后一周时间,总共600块钱。指望着这颗牙齿能够再为我服务几年。

结果,一个月不到,那颗牙齿又开始疼痛,再去诊所,还是那个牙医,还是拿消炎药。

总之,那颗牙齿隔三差五就折腾我几天。牙齿拔不拔的问题,我又纠结了三个月。

之所以不想拔,是琢磨着,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确实舍不得。如果能够维持下去,就维持下去。

回到老家,在一次吃饭的时候,那颗牙又开始疼痛了。看着可口的饭菜不能吃,就下定决心让它“退休”了。

一颗牙齿有一颗牙齿的使命,虽然它与其它牙齿一起上岗,虽然它也不愿意退休,但已经是无法再工作了。它也许也很痛苦,但我们都得面对现实。

曾经拔过智齿,拔完就丢掉了。这颗牙齿,我决定留下来,好好安置一下它,存起来,或许可以像盘手册一样,经常盘一下它,或者择机做成一件工艺品。为我服务了这么多年的牙齿,我不能无情无义的对待它。

终于花了50块钱,让这颗牙齿光荣退休了。当然,通过这颗牙齿,也得出了经验,如果再有其它牙齿疼痛,立即拔掉它。《大染坊》陈六子说该断不断不是好汉,该决不决,不是豪杰。

是无情还是有情,牙齿会知道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