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惊喜连连!有趣实用的《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课件站 | 作品榜 | 技法场 | 综合馆

2022年 1~7月店 | 8月店

在写作中展现青春之“我” PPT 尊享版写背影:如何写出摄人心魄的高级效果2022上海卷高考作文题:4位特级教师详解并全文示范有意思!以“学校生活”为话题写一则新闻特写

重庆山火:英雄本平凡 金句好朴素 时评很中国

21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62句经典名言:一用就提分!

建党百年,印记中国:标题锦囊 素材宝库 名师陪练PPT

血,总是热的:抗美援朝素材 导写 金句 范文PPT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与经典结缘是不可想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理应成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起点。其课程设计与实施如下。

一、了解学情,搭建阅读之桥

因为《论语》的经典性、深刻性,加上其年代久远以及语言意义的变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

为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可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1.你喜欢论语吗?为什么?

2.在你心目中,你认为孔子是怎样的人?

3.你认为学习《论语》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论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论语》,原因是难理解,感觉零碎杂乱不成体系,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孔子形象已经固定化,对论语的价值认识模糊。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论语》内容体系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好导读课,点燃学生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可见入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为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入境,可选择孔子其人为切入点。

首先向学生抛出一系列关于孔子的问题:

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孔子有过哪些人生经历?

孔子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孔子爱笑吗?

孔子爱哭吗?

孔子爱才吗?

孔子爱美食吗?

孔子爱美色吗?

孔子最爱的东西是什么?

孔子恨什么?

孔子有恨的人吗?

什么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吗?

为什么喜欢他?为什么不喜欢他?

当时的人对孔子有哪些态度?

他为什么能收到那么多弟子?

为什么很多弟子一辈子跟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为什么司马迁评价他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为什么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这些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愿意随着教师走进《论语》,走进孔子,去感受他那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思想与伟大的人格。

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孔子其人,从孔子孩提时代理想的萌发,到15岁志于学的理想定型;从17岁人生道路的选择,到三十而立;从水到渠成出仕从政,到被迫离乡周游列国;从教育实践到理想追求等,力求让学生从学习者、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等多种纬度认识理解孔子。

同时穿插关于孔子有血有肉的小故事,像绝粮陈蔡、痛哭颜渊等,吸引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引入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之说”,让学生感受《论语》之于治国理政的无穷魅力。

同时介绍今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兴办的孔子学院,让学生感受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对这部经典的兴趣与热情。

至此,学生会对朱熹评价孔子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产生初步的体会,认识到孔子是令世人顶礼膜拜的天纵圣贤,令人景仰敬畏的浪漫先师,《论语》是一部令世人欲罢不能的千古经典。

经过这样全面的认识,相信不喜欢孔子的学生也会对孔子产生兴趣。

三、教师引导,助学生攻坚克难

1.自学文本,通读原典

学生利用课下及阅读课堂,借助工具书《古汉语大词典》《论语通译》,通读原典,自主学习,利用晨读背诵重点语句,每星期利用阅读课,一起品析学生自主研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

2.专题研读,关注重要人物及核心思想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专题研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确立研读方向,最终归纳为两种:

其一,根据论语的时间脉络,人事变化,按人物整理出几个专题,比如孔子本人、孔子和弟子、孔子和时人等。

例如关于孔子其人,同学们根据《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孔子:

孔子多才多艺,擅长弹琴唱歌,精通礼乐诗书,长于驾车射箭。《论语》中说:“子与人歌而善,必使返之,而后和之。”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等,都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孔子一生都在践行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例如研讨式学习、个性化教育、交游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等等。

孔子主张以正当手段追求财富与地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历过人生困顿的孔子深知物质生活是仁义道德养成的基础;孔子讨厌为富不仁的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讨厌不把父母真心放在心上的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讨厌游手好闲,懈怠懒惰的人,“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不放过文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率真可爱,可亲可敬的孔子,同时也在心里拉近了与《论语》的距离。

其二,根据《论语》的思想内涵,将“仁”“义”“礼”“孝”等思想,作为探究的专题。抽取学生的阅读笔记形成专题资料,印刷体现相关专题的语句,供全班学习。利用阅读课时间,每周开展一次专题研读,在专题研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每个专题核心概念分散解读,再综合推断,然后对这些核心概念加以界定,解读其内涵。

例如,解读《论语》论“仁”时,选取孔子的弟子问仁的角度,解读“仁”的内涵。

子贡问仁,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中得出“推广爱心,推己及人”即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中得出“克制自己,道德自律”即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从中得出“推己及人,任劳任怨”即为“仁”。

在《论语》中,孔子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问题,对“仁”所做出的规定和解释是不同的,孔子眼中的“仁”是包蕴一切美德的集合和总称。

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仁”的精神有时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

《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仁”的问答很多,任何一个德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内涵,部分之和则显示“仁”的全貌。

这一过程如同专题研究,理解了孔子及众人的生平、生活、性格、精神,关于孔子生活的时代及思想也就了然于心了。

研究了“孔子论学”“孔子论孝”“孔子论仁”“孔子论君子”等思想,《论语》的基本面貌也就清晰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也就开始进入学生的内心。

3.融入实际,指导生活

《论语》由于年代久远,具有时代烙印,解读思想需联系实际,具有现实针对性,让《论语》学习真正走向深入。

例如《论语》论孝部分,“三年无改父之道”有人认为是愚孝,这里的“道”是父亲思想行为中的正确做法,这对当今传承家风家教有着现实意义。

关于“色难”,很多人认为,只要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关于“孝”的经典故事“卧冰求鲤”被传承了几千年,以孔子孝的观念来解读,没有做到爱惜自身,违背了“父母唯其疾之忧”的说法。日常生活中,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父母的一辈子,想的都是孩子,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呢?要自我反思:我们是否经常埋怨我们的父母,剩菜剩饭都舍不得倒掉,买的都是处理的水果和蔬菜,哪怕生活条件已经改善,可过去的习惯,依然改不掉。现在想来,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带着历史的烙印,如果没有父母生活的节俭,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以后也应该包容和尊重父母的习惯,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心理上的“敬”,行为上的“不违”。

从《论语》论“仁”中回顾不平凡的近两年,抗击疫情,扶贫攻坚,戍边英雄……说不完的话题,流不干的眼泪,平凡人的故事被刷屏,英雄的赞歌被传颂,我们身边的平凡的英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论语》中“仁”的思想;当经典真正走进并指导我们的生活时才发现它的温情,心中自然产生对它的敬意。

此时,学生学习阅读经典的重心,由最初的句意文意的理解,逐渐过渡到与圣人做心灵上的沟通,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学生借助经典触摸圣人伟大的灵魂,触动自身生命里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地方,思考自身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为自己游荡的灵魂寻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正如鲍鹏山在《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中说: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它让我们的行动有所收敛,过一个有尊严的人生,一个经得起考验的人生,阻止我们道德的堕落,……我们读传统经典,是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我们这些人可以组成一个体面的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的崛起。

四、了解现代价值,提升认知

千百年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慧”,“温、良、恭、俭、让”等,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中根深蒂固。

《论语》在形塑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它阐发的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思想资源十分丰富,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仔细研读《论语》,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在《论语》中找到相关的思想根源。其中“和为贵”“不患贫而患不均”“天下为公”“言而有信”“仁者爱人”等思想,体现在当代,就是要致力于构建一个诚信友爱、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活力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习近平曾说: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习近平同志高度肯定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现代社会中,论语的智慧,虽然不可能为当今时代提供一整套解决现实存在的种种社会难题的整体方案。但它充满哲理的智慧之光,可以为当今人们提供很多重要的思想启迪。

尽管书中一些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但是其阐发的根本性的文化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与精神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说:

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需囫囵吞枣,只有少数几部书需要咀嚼消化。

《论语》就是一部可以终身阅读的经典名著,其中警言迭出,字字珠玑,即便随手翻阅,也会惊喜连连。

阅读《论语》,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终身受益。这就是《论语》的巨大魔力与永恒价值。然而《论语》虽有趣、有料,但如果引导方法不当,会让学生对经典失去兴趣,甚至完全无法理解经典,所以我们应根据《论语》本身的特点及学生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内容,消除学生与圣人的“距离感”,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温情与敬意”。

程颐说:《论语》读之愈久,愈觉气味深长。此言诚矣!博大精深的《论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思想的源、文化的根、文明的果,我们要心存敬畏,好好学习,用心品味,从而走上“知之”“好之”“乐之”的整本书阅读之路。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作者李佳。

免费获赠源文件,方法详见 4月店(点击)

妙语③:幽默、时尚、深刻 | 谈吐不凡,作文提分

家乡印记:三篇范文,一反“常态” | 作文就该这样写新PPT七上03:雨的四季 | 7件套惊心!校园欺凌:防范指南,师生必看 PPT 专业版写作文:如何不露痕迹地将诗文名句“化为己有”从小学就说起的“开门见山”,其实有6种打开方式山东东营中考作文:跨越 | 忧伤 岁月 城市 4篇见刊作文批改写评语:避开七个雷区,师生皆大欢喜对联、标语和广告:三类技巧,N种题型,一文打尽口语交际解题技巧:访谈 劝说 辩论 主持 邀请仿写、补写和修辞:三类技巧,N种题型,一文打尽

如何写出文采斐然的作文:技法点拨 范文展示

↓点阅读原文,看论语 红楼梦 乡土中国 平凡的世界 三国演义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