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高中作文素材
推荐度:
高中作文素材
推荐度:
巧妙评价领导的缺点
推荐度:
高中作文素材
推荐度:
社会热点人物作文素材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巧妙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我们手中的素材,常常是很简略、粗糙的,要运用到作文中,必然要经过加工,才能作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素材。如何加工呢?在这里,为同学们介绍几种独特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巧妙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巧妙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掌握几个技巧
仿写素材
对于我们手中掌握着的素材,你不可能完全一样地“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的特征,他们又与大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作如下仿写: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甫,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轼,中国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
扩写素材
在对素材的重新加工过程中,有一个技巧就是扩写。所谓扩写,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把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同学是这样操作的: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扩大写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在扩大写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
压缩素材
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如有这样一则素材: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他她的孩子被困在了废墟之下。母亲为了孩子能渡过灾难,在废墟之中,用自己的乳汁不停地喂养他。这样一来过了很多天后,母亲的乳汁没有了。为了能够让孩子活下去,这位年轻而平凡的母亲毅然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一根又一根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去延续孩子的生命。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母亲由于血用尽而昏厥。后来,小婴儿被人发现而得救了,但是,这位母亲却永远地沉睡了,脸色苍白如纸。这一则素材,讲述了一位年轻母亲的崇高的母爱,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孩子的生命。但是原素材过长,我们可以“母爱”这话题,进行压缩。如: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和婴儿被困在了废墟之下。几天几夜后,母亲的乳汁尽了。为了孩子能够活下去,这位平凡的母亲毅然咬破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去延续他的生命。后来,小婴儿得救了,母亲却永远地沉睡了,脸色苍白如纸。
虚构素材
平时都在说,写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是的,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贵在进行入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仅仅拘泥于“实”,而不擅长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其实,虚构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决不等同于跟实际不符合的“虚假”。所谓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对于素材来说,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虚构。有一同学写司马迁的“选择”,作者虚构了司马迁在接受宫刑的前一晚上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经过内心的冲突,最终选择宫刑,目的是为了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可见,虚构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不过,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虚构必须可信。虚构之事,不必真有,但是必须能有,虚构的基础是可信,虚构必须在常情常理之内,而不能在常情常理之外。二是虚构要有新意。对原素材所体现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三是要有一定的情节。没有情节的虚构只是无聊的说教,只有通过情节的推进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二)多角度加工素材
添加故事情节
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加工,加强情节的故事性,即使素材内容获得扩充。如写“雨天等待妈妈”这一素材,就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之更加丰富:这雨却越下越大,雨点打落在泥土里,形成一滩烂泥。暴雨中的街头,穿梭着点点伞花,却没有一点是属于妈妈的。雨声、叫喊声、车鸣声、泥浆声,天地之间仿佛混为一体,凌乱而模糊。我觉很冷,冷至心肺。可妈妈还是没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我有点担忧了。(2008年浙江温州卷《下雨天,真好》)本片断添加了雨越下越大的情景,同时通过眼睛寻找妈妈这一动作,突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担忧。
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一些人物素材,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相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扩充能对仗物形象起着刻画的内容,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如写一位中考生落榜的故事,如果写成:她今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懂事的弟弟鼓励她。这样的素材只能是单调无味,可以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的掩不住喜色。”(2008年浙江宁波卷《留在我心底的风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具体。当然,要使人物形象丰满,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的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才能诠释话题的事迹,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帐”式的叙述。
转换角度加工素材
对于一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转换,即把自己当成他人来写,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如“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一定是文中所替代的“他”,那么,语言、内容等都要符合“他”的特征。
(三)利用几种思维模式
1. 探因思维
对一则素材的加工,是不能随意而为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要找到这一素材最佳的切入口,否则,加工就无从谈起。如何寻找这一切入口呢?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推方法即因果思维的形式进行。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它的原因:“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而这“因”正是写作的切入口。
2. 索果思维
所谓索果思维,就是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如2008年重庆中考卷“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果: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了隔阂;付出后的收获,掌声是对他的最好回报;震憾着人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那一时刻,人性的最美展现了出来……这样推论下去,对素材内涵的把握就更加深刻而全面,对素材的闪光点也找准了,写作也不能成问题了。
3. 正反思维
有时,对于一则素材进行分析加工时,为了突出亮点,突出全面,常常运用正反思维进行加工,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加工素材。如有一则关于诚信的素材,我们可以这样思维:诚信是立身之本,因此人们之间要有诚信;反过来思维,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就无法立足。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就可以对这一素材进行两个方面的补充引用了。
名校思维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请以“跟随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提示
以上材料,主要是指弘一法师在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内容具有概括性。如果在作文中,只运用这一素材进行写作,很显然,素材内容不够,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加工!
(1)加强人物描写
原素材对人物的介绍极其概括,没有展开叙述,那么,可以通过对这一人物进行加工,如增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在他归隐后,亲人朋友们对他的劝告及他的回应,而他却“跟随自己”,不肯还俗。
(2)添加故事情节
原素材几乎没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显然力度不够!可以加入哪些情节呢?如弘一法师的出生时的环境描写,学成而回的情景,以及离家归隐的情节等等。突出他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
(3)突出细节
弘一法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或是某一局部的表情特写,都能展现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拓展
作文提炼素材的方法
一、5步素材积累法
我把素材积累分为5大块。
1.万能标题
这部分只写了1页,记下我收集的万能标题。感觉某个标题有用,我就摘记下来。
如《__归去来兮》《__在左,__在右》《聚__之火,燃__之光》……这些标题只要把主题词填进去,就是一个不错的标题。
就如《__归去来兮》,填入“诚信”“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等都不违和。
所谓的“万能”标题,并不是真的无所不能,只是它的适用主题更广泛而已。
儿子头脑中有这些标题垫底,在写作文时,或套用或改写,标题部分根本不愁了。
2.开头结尾
我搜集的开头结尾,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个,素材本记2页就够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十几个开头结尾,两天就记住了。
如开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这是余秋雨的一段话,我们把关键词“成熟”进行替换,换成“宽容”“谦逊”难道不可以吗?这段话内容太长,我们只用前3个分句一样很好啊!
再如结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过往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以铁肩担道义,以不断探索中华之未来的脚步,铸就了如今这伟大的时代。青年的发展应该与时代环境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时代昂扬向上的曲线,即是中国青年的生命轨迹。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如“可为与有为”“纪念日”“红船精神”都是又红又专的主题,落在作文的结尾,肯定要在歌颂时代、落实行动上着笔,上面的结尾稍微改动一下就可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3.金句银段
这部分内容大概用了5.6页,笔记本正面记录的是金句,背面记录的是语段。
金句主要是观点句,如毕淑敏的“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洋,是泥塘”,再如泰戈尔的“如果你错过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什么是观点句?
就是一个句子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上面的两句,除了当成语言素材,还可以生发为你的作文立意或论点,这样的观点句真是大有可为啊!
我摘记语段时,同样注意语言和适用性2方面。
如这个语段: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吟的是戴叔伦不惧生死的爱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诵的是陆游心怀国家的一片赤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歌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无私大爱。
这个语段采用了“诗句 动词 诗人精神提炼”的句式,我们进行套用。
如写“乡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王维年少离家、孤身只影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叹的是马致远秋风起兮、倦于漂泊的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的是杜甫边塞月夜、思乡怀友的乡愁。
即使不写“乡愁”,换成别的主题词也一样可以用啊。
4.人物素材
我摘录的人物素材也不多,大概十几页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是必入的,颁奖词和事迹一起进行摘录。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会力求完整地收集某个人物的素材,越详细越好。
人物越多越不好记,你收集了100多个人物素材,进了考场,可能一个有用的事例也想不起来。莫不如少而精,深挖一个人物的事迹。
就如我收集的“敦煌女儿樊锦诗”的素材,我把她从求学到分配、到扎根敦煌,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齐全了,这样的好处是拽出萝卜带出泥,想起樊锦诗就想起了她的全部事例,比记多个人物素材高效多了。
我儿子就把樊锦诗的素材用了3年,写“传统文化”“不忘初心”“报效祖国”这些作文他都用,甚至“尊重人才”这样的主题他也用,因为我摘录的素材里有樊锦诗为了留住人才,把自己的住房低价卖给一位博士的事。
当然这些素材都很大众化,所以我又补充了一些小众的人物素材。
如词人柳永、风流才子唐伯虎、硬汉海明威、英烈瞿秋白等,古今中外的名人都积累一些,这样写进作文的素材不会片面单薄。
5.范文素材
最后,我抄录了几篇自己都爱不释手的范文。
如《人民日报》的文章《扶老人更要扶人心》,《中国青年网》的文章《论农民工跪地取款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把标题、开头结尾、金句语段、人物素材都收集好了,相当于把盖房子的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看看一座好房子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看姥姥绣花,她总是先拿出几个花样子仔细端详,看一会儿后,就开始描画,雍容华贵的牡丹、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在她手下活起来。仿佛那几个花样子就是她的灵感之泉。
这几篇范文就相当于花样子, 需要我们自行体悟怎么把材料搭建成房子。
另外,整个素材本,每个板块后面都有几页留白,如果平时发现了好的素材,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二、关键是去用
我把素材收集整理得再好,也要儿子一点一滴记住,用在作文里。
这时候,我真切体会到了素材积累本的好处。儿子每次考试回来,都会向我汇报“我今天的作文用了柳永的素材”“我把那句话化用了一下”或是“我今天考试又用了上次的那个结尾,只稍稍改了一点儿……”
这才是最有效的,你摘记得再多,记不住、用不上,相当于白费;你摘记得再少,可记住了、用上了,就是成功。
切记!只有去用,“死”素材才会转化成“活”素材,而且在用的过程中,是“熟能生巧”的,经常合理运用,你的能力是会得到提升的。
再者,这么薄薄的半本,拿在手里随便翻翻就看完了,感觉有的素材忘了时,就拿出来翻翻,几次下来,基本都记住了!真的不用费力记。
还有一点提示!就是所谓的“万能素材”,也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你要想象某个素材可以用在哪里,使用要恰当,不能生搬硬套。
【巧妙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相关文章:
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01-07
中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01-24
高中作文素材及运用指南02-23
运用巧妙语音的歇后语01-29
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02-04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论文03-09
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01-16
最新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02-23
为鹿打伞-作文素材运用指导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