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生命旅程助理
《生命旅程助理》
演讲: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北大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湛庐CHEERS2023世界读书日大会
注:文章为演讲实录,部分语句为口语化表述。
1.
谁是生命旅程助理
我们在生命过程当中,都会充当别人的助理,或者需要别人帮助我们。经常我们说上有老下有小,上有老需要眷顾他们,下有小就需要支持他们,所以谁是生命旅程助理?我们讲父母、孩子、教师、医生,包括这个词的发明,入殓师,遗物整理师等等,每个人都在帮助别离,都在给别人做助理。从出生到老年,每个人独立面对所有问题,我们需要有一种职务,这就是生命旅程助理,因为生命旅程很漫长。
谢尔盖·扬(Sergey Young)讲我们进入了长寿时代,其实这就是慢病时代。长寿必然伴随着慢病,慢病是什么,首先是失能,然后是失智,然后失控,还有失意,还有失落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人们帮助的。所以我们助什么,我们理什么,这有一个漫长的清单,打开的话就是医学课,这里面要有一种思考,就会引出下面的问题。
2.
我们助什么,理什么
我们说到长寿时代,现在有人提出中年延长线,就是人生的2万天以后,大概50岁左右,后面还有1万天,甚至还有1.5万天,甚至3.5万天和3.6万天,生命旅程不断延长,助理的项目和要素就越来越多。怎么来看待它,首先是要有品质地活着。刚才很多同学讲了财务自由问题,即使有了财务自由,未必有这两个东西,一个是生存品质,一个是生命的尊严。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是用钱买得到的,有一些是买不到的,花钱买命,赌命,这都是很奢侈的事,这都是买不来的。
我们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可不可以找AI当助理呢?这个想法很早就有,其实我们大家觉得现在请保姆很贵,所以今天只能考虑这个出路,包括ChatGPT来了以后,聊天的功能巨大,甚至还有一些工具性的东西,比如翻身,比如放音乐,比如和你聊天,都可以解决,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灵性照护,就是怎么从灵魂层面安抚他,处理身外之物,身后之事等等,至少在今天的阶段,AI还有一些缺口,比如同理心性,情感抚慰等等。
3.
葛文德的智慧:爱——责任——担当
今天我想重点推两套书,首先是葛文德的医学人文三部曲,从表面上看是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担当。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怎么学会爱,怎么去施展爱是需要学习的。另外就是责任,把责任扛肩上,而不是以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对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舍弃的决绝。另外就是担当,这些是观念层面的,从具体功能方面,葛文德三部曲里讲了很多,就是陪伴、见证、抚慰、安顿。
《医生的修炼》讲了生命的复杂性。很多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就是生什么病,什么时间节点生病,或者说这个病是能治愈还是会死亡,像车祸,猝死,中国每年有53万人猝死,像这样的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有准备地应对困难,有准备地迎接死亡。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亲人的陪伴,陪在他身边怎么陪,用什么语言和行为陪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像今天讲护士陪,护士现在只会打针送药,不会和你聊天。医生一边要忙手术,一边要做科研,要发展,无法完全依赖他们。我们身边的家人,怎么陪伴、见证他的苦难,包括如何抚慰,躯体的抚慰。中国有一句话叫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实不对,在座各位手心摸一下非常温暖,手背摸一下基本没有感觉,摸额头这种事都需要学习。我们讲抚慰,包括心理抚慰,还有心灵抚慰等等,这是很高的境界,很高的技能。
《医生的精进》讲了怎么学会这些生命关怀的技术。生命好像就是关怀,关怀背后首先要关注,你要看它。亲人临终前,你愿意和他对视吗,已经残缺的身体在床上躺着,非常瘦弱,甚至还有臭味,这个时候你还愿意把他抱起来吗、放在自己的心上吗。还有安顿,安顿受伤的灵魂。
前面两本书都是讲医生怎么当助理,最后一本书是百万级的畅销书《最好个告别》。第一篇讲了接纳,接纳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灾难,接纳痛苦,接纳死亡。第二篇叫依赖,为什么有生命助理,因为他有依赖,还有帮助,还有更好的收获。垂垂老矣的时候,一个好的养老院应该养猫和鹦鹉,搞一个菜园、花园。所以这本书给我们启发很大。最后他讲了他父亲的死,父亲是印度教徒,最后送到了恒河边上,还吃了三天抗生素。
4.
生命中的十字架:叙事与救赎
我今天还想推荐湛庐转型的三本书,苦难文学。苦难还有文学,是的,像癌症文学,现在是最好的苦难文学的教材。其实一个人要当生命旅程助理,怎么共情?就是读苦难文学,告诉我们生命中总是有十字架等着我们。或者说悬崖效应,三本书讲了三个悬崖效应,分别是童年、中年和老年。
《被忽略的赛拉》是讲童年的,讲孤独症或者自闭症,童年心智和躯体之间不平衡,不是躯体的发育、喂奶粉怎么喂,那些东西好说。孤独症就是不愿意和你打交道,最后发生到多动,这个事要怎么面对。
《爱你的安东尼》是虚构文学小说,讲中年的。中年是什么,被忽略的赛拉这一对夫妇是非常成功的商界人士,但是出现了车祸,一半的身体没有感觉。我们这个世界上,残障人士85%是后天造成的,第一是车祸,第二是致伤,就是突然生命一刹车,突然改变你的生命轨道,这时候你需要助理吗?当然需要助理了。这一对父母当时怎么面对这么一个突然的事情,怎么去进行重新的生命的安排。
最后一本叫《依然爱丽丝》,这本书后来拍成了电影,是非常好的题材,就是讲非常残酷的阿尔兹海默症,还有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这个事好像有一点残酷,而且也有一点对老人不公,阿尔兹海默症更好一点,中文更愿意用神经衰弱。中国人聪明,不要用什么抑郁症,躁狂症,太吓唬人了,神经衰弱多好,阿尔茨海默症也好。
家里有这样的人,一天需要48小时,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说一天48小时,编导说一天24小时还要提醒吗,我说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是一个著名的阿尔茨海默的诊疗专家发明的,白天12小时,晚上36小时,这个事没办完那边又出事了。所以怎么陪伴失智的老人,怎么聊天?怎么关怀?
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个生命旅程助理非常不容易,我希望每个人都承担这份责任,能够有准备的面对痛苦,甚至有准备的面对死亡。到那一刻我们讲,我们是一个成功的生命旅程助理。
滑动查看金句海报
这是一本出自安宁疗护医生的临床陪伴手记,时髦的说法是“叙事医学的生命书写。”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是一位全科大夫、安宁疗护专家,也是认知心理学家,还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该书的故事很揪心,也很温馨;很扎心,也很温暖。曼尼克斯是一位智者,一切慧根都流淌在她的故事里,唯有细读,才能汲取其中的深味。
——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时刻准备着,让我想到史铁生的“天眼”之窥:“死神每天都蹲守在我的家门口。”这使得“生寄死归”意识成为人生常识。时至今日,现代医学的进步可喜可贺,但人类依然无力征服死亡,也无法消灭痛苦,只能让死亡有品质、有尊严,让躯体与心灵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我期望,每一个人都像史铁生一样,打开“天眼”,洞悉“无常”。
——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
拜托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