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关于《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经中国楹联学会八届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即将正式颁布。据此,记者专程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叶子彤。
记者:请问《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的制定、颁布,是出于什么样的思考?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项目负责人:制定、颁布《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是我们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结合全国普及对联知识、弘扬对联文化的实际,所提出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的初衷,就是要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扎扎实实地肩负起对联文化育人的时代使命。
我们知道,包括对联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独特标识。青少年是民族、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奠基阶段;课程教材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依据和载体。2021年2月 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顶层设计,做出了系统安排。其中,关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语文部分,明确提出“开展对联欣赏、撰写等传统语言实践活动”这一内容与要求,这就为学校开展对联教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取得对联文化育人的显著效果。对此,我们具有充分的自信。毋庸置疑,对联文化承载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具有培根铸魂的心育价值;对联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内容与情感,具有立品立格的德育价值;对联文化融贯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具有启智开蒙的智育价值;对联文化集文学性、艺术性和民俗性于一体,并与书法、绘画、建筑等文化有机结合,呈现丰富多彩的形态美,具有一定的美育价值。我们坚信,随着《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的践行,在进一步明确对联教育的价值方向、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以对联文化育人必将转化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记者:那么,在具体实施对联教学中要坚持什么原则?对联教学的主要内容又包括哪些?
项目负责人:关于对联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案》中明确提出三点:一是,关注学情实际。充分考虑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梯度设计、前后衔接、难度适宜、螺旋上升,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二是,遵循学科规律。要充分认识对联文体的特点,始终聚焦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诵读、识对、属对、欣赏、撰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个体的言语经验,逐步提高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三是,坚持整体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丰富,载体形式多种多样,要将对联教学与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多维互动、系统推进的教学格局。
关于对联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案》中也是涵括了三个方面:一是,随文渗透对联基本常识,包括初步了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依托汉语拼音认识平声仄声,了解《对联通则》所规定的“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等六条基本规则的涵义等。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属对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鼓励优秀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属对,逐步形成具有文化素养的个性化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对联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记者: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从一年级至九年级,跨度比较大,你们在设计时,有什么样的区分与考虑?
项目负责人:是的,我们在设计对联文化进课程、进教材时,从实际出发,将一至九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该学段以培育学生对对联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结合语文学科五大领域的相关语言实践活动,开展对联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词语对偶、声调和谐”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感受力。
第二学段(4~6年级)。该学段以提高学生初步的属对能力为重点,通过适时、适当、适量开展对联欣赏、撰写等传统语言实践活动,了解对联“词语对偶,声调和谐”的基本规则,形成初步的独立属对能力,并结合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学段(7~9年级)。该学段以提高学生对对联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及相关实践活动设计,进一步了解对联文化的发展脉络,赏析优秀作品的表达技巧,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提高自身的欣赏品位,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在每个学段中,分别有选择性的设置诵读、识对、属对、欣赏、书写、语文实践等环节,并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提出不同的具体规范与要求。
记者:请问对联文化教育有什么捷径可走么?
项目负责人: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付出艰苦的、不懈的努力,需要智慧、探索、坚持与勤奋。但是,在累积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路径,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对联文化教育中,以下几条路径是有效的。一是,学科渗透。在坚守国家课程基础地位、完成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联的基本特征,深入研读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实际,确定对联教学内容的取舍组合、呈现顺序,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对联文化有机融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二是,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选择基础上,组建相应社团,并开展对联文化专题学习活动。三是,创设环境。将对联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与布局,推动对联教学场景化,让学生时时处处见对联、赏对联,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四是,实践活动。开展包括对联诵读、赏析、搜集、竞赛等在内的多种形式活动,并充分利用当地相关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五是,注重师资培养。各地楹联组织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助力学校开展通识培训、校本教研等措施,尽快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打造一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对联教学骨干队伍。
记者:看来,开展对联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请问在组织保障方面,你们有什么安排?
项目负责人:是的,对联文化教育,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承传、提高与繁荣的大局,惠及千秋。我们将动员全会之力,深入动员、号召各级楹联组织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中国楹联学会将把贯彻落实《方案》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并组织骨干力量,启动各类对联辅助教材和读物的编纂、出版工作,为对联教学提供课程资源。近期,我们推出了《第一批地方版中小学对联教材名录》,旨在指导、交流。同时,采用多种形式,集中学会教育委员会专家力量,为培训楹联教师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各楹联基地(学校)要增强担当意识,积极探索对联与教学更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经验。同时,动员广大中小学校积极争取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普及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交流等支持。
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对联文化进校园的动力机制,探索有关优秀楹联教师的评定办法,将对联进课程、进教材的相关内容纳入有关评定标准,并及时推介各地先进典型与经验。
另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联教学研究。学会教育委员会要组织专门力量,整合相关科研资源,深入开展对联教学研究,为对联进课程、进教材提供理论支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记者:谢谢!
中国楹联学会教育委员会
编辑:中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