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初中语文论文-如何拟写对联
如何拟写对联
铜仁市漾头中学 韩建宇
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和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对联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人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早曈懂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书写照,由于春的出现和桃符有看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在金陵(现在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清朝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人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贴对联的风俗。
二、对联的格式
对联有对句和联语之分。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
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
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
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
福星高照
三、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1.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在木板上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如:1979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在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副古为今用、气魄宏伟的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当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 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4.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副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5.寿联:当老人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6.交际联:用于人们特殊场合的交往。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赠杨子惠 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题赠青年联 四、拟写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达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副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其有几个音节的顿读,下联也必须相同。
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的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平一仄一平仄 一仄一平一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