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回文对联范文

回文对联篇1

趣味回文联

据说清乾隆时,北京有家名叫“天然居”的酒楼。有一天,乾隆与大臣纪晓岚登上“天然居”酒楼,乾隆随口吟出一句“客上天然居”,正待思索下文,却发现这句话倒过来念更有意思,成了“居然天上客”。两句连起来意思是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没想到居然像是到了天上的客人。

乾隆便得意地把这两句合起来当成上联,让纪晓岚接下联。没想到纪晓岚随即说出了自己的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大佛寺”是北京东城一座有名的大庙。这副对联正念、倒念也都讲得通,前后句的意思也有联系。意思是: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得超过了人。

这副对联放到一块就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这种对联不但可以顺着读,而且可以倒着读,颇具趣味,让人回味无穷,它叫做“回文联”。“回文联”又称为“卷帘”,是我国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体现了文人的苦心,也说明了汉字的奇妙哦!

经典回文联

NO.1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福建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重峦叠嶂,烟雾缭绕,海天茫茫。这副回文联上联写雾与山相互映衬,互相依存;下联写天与水相互映衬,浩瀚淼远。两两相对,准确刻画出鼓浪屿鱼脯浦的景色。

NO.2 广东湛江有一副反映邻里之间友好关系的回文联,至今仍被老百姓传颂不衰:

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NO.3 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来中国协调国共关系,因调停失败而改由华来士接替他。当时有人在报上撰联:

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

这副对称式回文联将人名、时事巧妙切合,令人拍案叫绝。

实战回文联

聪明的小读者,请读下面几副回文联的上联,然后试着对出下联吧!

1.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

2.上联:静泉山上山泉静

下联:

3.上联:处处红花红处处

回文对联篇2

2010年3月11日下午4点,太康县委、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草木泛绿,春色萌动。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或悠闲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聊天。天边的云朵轻轻地托起西沉的夕阳,淡黄色的余晖照耀在池东灵等几个农民脸上。

池东灵是太康县大许寨乡侯村人,皮肤黝黑、臂膀粗壮、性格内敛,刚见到他时,我们很难把他和《池东灵诗词全集》、《池东灵对联锦集》、《池东灵回文诗集》三本诗集联系在一起。

“幽情独步散寒秋,秋水绿洲临高楼。楼倚山青松柏翠,翠枝映月清净幽。”池东灵的诗词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恬淡、意境悠远。40多岁的他,对过往的岁月,记忆犹新。

1970年代的农村是贫苦的,但童年的池东灵天真活泼,充满幻想。“天上的太阳什么时候会不会落到地下来呢?记得有一次太阳落山时,眼见得一轮火红的大火球,落入了一片庄稼地,我嚷嚷着要和同伴去捡太阳,引得大人及同伴的一场大笑。”池东灵说,这是他童年时代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池东灵喜爱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特别对文学,他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但让他遗憾的是,1980年,也就是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他以3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那年他刚满16岁。

由于家中姊妹多,父母年迈,为了担当家庭的重任,池东灵没再复读,从此在家务农。

离开校园的他,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他在诗中这样表达自己当初的心情:志士未遂宏天愿,田园躬身唤耕牛;千古俗言成佳句,胜者王爷败者侯;英雄胸装龙虎胆,豪杰岂听苍天筹;生前修得书万卷,化作鬼雄亦风流。

创作回文诗

俗话说:人过40不学艺。然而,池东灵所写的诗集都是出于40岁以后。在所写的诗歌中,最让池东灵得意的是回文诗,特别是自己创作的“顶针回文体”,风格清新独特。

说起创作回文诗,对池冬灵帮助最大的是他在广东打工期间认识的南方女士陈洁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她的帮助,就没有我回文诗集的诞生。”池东灵说。

2004年,池东灵去广东打工,打工的日子辛苦而乏味。每到晚上,城市里色彩斑斓的灯火和远近交叠的夜阑之音,总能强烈地触动他诗歌创作的灵感。

一开始,池东灵根据自己的感觉,写一些七律、绝句、古词什么的,有时也练一些书法。他感觉有写得不错的诗词,就拿到镇上去复印一份,留作纪念。陈洁凤是一家复印打字社的老板,每当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复印时,她总是先欣赏一番,这样一来二去地他们就熟识了。

经过一年的创作,池东灵所写的诗已超过100首。当时,有一个安徽籍的工友曹化雷告诉他,说这么多的诗可以整理成一部诗集,人们对反映农民工心声的作品都很欣赏,说不定将来还能出版呢!这句话,坚定了池东灵的创作信心,到了2005年下半年,他写的诗词总数已达200多首。

七律、绝句写得多了,池东灵总觉得应该写些更特色的。记得在家时,邻居家有一首回文诗,当时他就觉得很有意思,也想创作一首。后来听人说,回文诗有一定的创作难度,它是中国古老的一种诗歌体裁,由于现在的人创作的不多,这种体裁现在很少见了。“我写写看,让这种体裁重见光芒。”池东灵暗下决心。

于是,他就托陈洁凤在网上查寻一些有关古代回文诗的资料。然后,按照古代的格式,比葫芦画瓢似的一个体裁一个体裁地开始模仿创作。

池东灵原来所写的200多首诗已经由陈洁凤帮助输入了电脑,并进行了排版整理。现在,每当写出回文诗,他仍照旧拿过去让陈洁凤给输入电脑。“只要你能查出一个模式,我就能作出和它一样的回文诗。”池东灵自信地对陈洁凤说。在陈洁凤的帮助下,迭字回文诗、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等形式的回文诗都被池东灵一一写了出来。

续写的奇迹

对池东灵来说,创作难度最大的“诗词双回文”诗。“诗词双回文”诗,是一种奇特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这种诗词除了清代的朱杏孙写过一首诗词双回文,至今尚未见续作。

“我能不能创造奇迹呢?”面对这么复杂的句式,池东灵暗自思忖。一连几天,他待在家里苦思冥想,不停地琢磨着。又过了两天,上夜班的池东灵干完手头必要的活后,又开始了思考,忽然,他来了灵感,一个夜班下来,竟写出两首“诗词双回文”诗来。当池东灵拿着所写的几首“诗词双回文”诗去复印时,陈洁凤几乎惊呆了。“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诗人。”看完诗后,陈洁凤惊喜地说。

在陈洁凤的鼓励下,池东灵一口气又写出了四首“诗词双回文”,打破了自清代以来,由朱杏孙保持的唯一一首“诗词双回文”纪录。

打破了历史纪录的池东灵并不满足。“老是仿照别人的格式来写,自己难道就不能创造一个新的格式体裁吗?”池东灵揣摸着,“如何创造一个回文体裁,使它更新颖一点,更有艺术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与研究,池东灵终于研究出一个回文面。所研究的回文面是由一首长诗组成的,每句中的一个字与下句中的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可以倒读,根据这样的特点,池东灵给它命名为“诗词连环套”;紧接着,池东灵又研究出了“顶针回文体”。这类诗是按照汉语的修辞方法顶针设计的,用33个字组成1个正方体图形,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可以读出100多首回文诗。

渐渐地,池东灵创作的回文诗已经达到200多首,为了使人们更加了解回文诗,他单独将回文诗部分集成一本《回文诗集》。在此初次整理成册之际,池东灵将它寄给了时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世界华文联会副会长、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饶子女士审阅,得到了饶子的高度评价。

留下足迹

在给饶子的去信中,池东灵曾这样写道:“你虽然不是我言传身教的授业恩师,但我从你那里领略了宽容与伟大,汲取了创造的灵魂与精华,我要茫茫的人生路途中,留下一串深深的足印……”

几年来,在艰辛的务工生涯中,池东灵与诗结下了不了情缘,并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寄托于此。

第一个创新了“百文诗”诗歌体裁;第一个创新了“诗词连环套”和“顶针回文体”两个回文诗体裁;继古代对联大师林大秀之后,第一个用一个字写一副对联,并且可以读出三十二种不同的读法;在硬笔书法史上,第一个系统、全面地将汉字的笔画、部首、间架结构总结成记忆口诀的形式。对于这样的成就,我们也许只能在池东灵自己的诗句中,才能找到一个农民最淳朴、厚重、真实的情感表述:

回文对联篇3

嵌字联

在对联中巧妙地嵌进某些人物或事物的名称,使所表现的主题更加突出,这就是“嵌字联”。广东省潮州市韩江酒楼上有副对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联中巧用了与诗酒有关的四个历史人名,还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韩江酒楼”四字,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数字联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能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有副题咏除夕之夜的对联: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巧妙地用进数字,咏叹除夕之夜在时序更替上的特殊地位,有感叹光阴飞逝、劝人珍惜之意。

拆字联

拆字联是按照汉字结构的特点,将某些汉字拆开,用原字和拆开的新字组成的对联。有人用明代郡守冯驯与商代宰相伊尹两人的名字组成了一副拆字联: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冯”字为二马,“驯”字为三马,“冯驯”两字合为“五马”;“伊尹”二字字形相仿,相差一个单人旁,仅是“有人”与“无人”之别。

拼字联

拼字联与拆字联相反,是将某些字拼合组成新字,与原字一起组成的对联。相传,清代光绪皇帝与珍妃偷偷约会,光绪口占一联:

二人土上坐。

珍妃一惊,自己是妃子怎么能和皇帝平起平坐,连忙对道:

一月日边明。

把光绪比作太阳,自比月亮,是借皇帝的光辉来照耀自己。

叠字联

用汉字重叠出现的修辞方法所作的对联为“叠字联”。叠字联有利于表现主题,朗读时节奏感强。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楹柱上有一副叠字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很多游客驻足观赏,反复品读,难解其意。因为“潮”与“朝”,“常”与“长”同音,对联就可以理解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海潮有涨有落,浮云有长有消,孟姜女却始终如一地盼夫归来,表现了她的千古铭贞。

同旁联

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叫“同旁联”。从前有一文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流落湘江之滨。在悼念屈原时,他作了一副对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上联每个字都用“氵”做偏旁,下联每个字都用“口”做偏旁。

顶真联

用联中上句句末的字作为下句开头的字连接成的对联叫“顶真联”。明代唐伯虎曾作一副顶真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运用顶真修辞,写出了“水”与“车”、“风”与“扇”之间的辩证关系。

回文联

回文联就是一种无论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文字都一样的对联。据说,回文联始于清代乾隆皇帝。他在“天然居”用餐时就作了上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一时又写不出下联,便传旨朝中文臣学士来答对。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对出下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谐音联

由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内容不同的字词组成的对联,叫做“谐音联”或者“同韵联”。例如: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上联中“童子”与“桐籽”,“落”与“乐”谐音相同;下联中“麻姑”与“蘑菇”,“鲜”与“仙”谐音相同。此联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且意味深长。

谜语联

将谜语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谜语联”。从前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寿星,别人问他高龄几何,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口占一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

古代,六十岁称作一个花甲,七十岁是古稀。“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就是一百二十岁加二十一岁,“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别人很快就猜出了寿星的年龄是一百四十一岁。

无字联

在对联中不用文字,全部借助标点符号表示。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企图苟延残喘,又放出“和平”烟幕,派代表团到北京与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谈。当天,南京六千多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竟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死二人,打伤百余人,造成了震惊全国的“四一惨案”。在死难学生追悼会上挂着一副无字对联:

? ?? ???

! !! !!!

这副对联全部用“?”与“!”表达。上联“?”愈来愈多,表示愈来愈多的人对国民党政府发出责问;下联“!”愈来愈多,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反对与指责。

比喻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采用比喻手法,将去掉多余文辞的文章比作秋天的树一样,而富有新意的文章则像二月的鲜花一样美丽。

拟人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回文对联篇4

明朝末年,江南名妓柳如是支持反清复明的斗争。明亡后,她为此自缢而死。有人写了一副赞美她的回文联:

人中柳如是;

是如柳中人。

鉴于柳如是的高尚节操,所以联云“人中柳如是”。

清代北京有一座著名的酒楼,名曰“天然居”。乾隆皇帝有一次在该楼享用美味佳肴,酒意微醉时,觉得自己就像在天上做客一样。于是,他御笔一挥,写成这样一副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此联妙在顺读时是一层意思,倒念时又是另外一层意思,而且两层意思相互关联,浑然天成。

广东湛江市有一副回文联写得很好,联云: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此联别出心裁,把邻居间的友好睦邻关系比喻为鱼水之情,既十分贴切,又具体形象,意味深长。

有这样一副回文茶联挺有意思:

趣言能适意;

茶品可清心。

倒念则为:

心清可品茶;

意适能言趣。

此联前后对照,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联中的佼佼者。

1982年《中国青年报》春节征联中,有一回文上联征对: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在众多的应征下联里,有这样两则下联对得工整贴切: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品赏药名回文联亦别有一番情趣。

请看:

红日千载千日红;

青年万代万年青。

路路通衢通路路;

重重楼阁楼重重。

虎山下面下山虎;

龙江过去过江龙。

以上这几副回文联中的“千日红、万年青、路路通、重重楼、下山虎、过江龙”都是中药名,嵌在联中,自然贴切,通俗易懂,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谐音回文联也颇为有趣。这种对联按字面虽不是回文,但按字音却是回文。相传明代才子唐伯虎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看到宋代佛印和尚的一幅《出水芙蓉图》,连声叫好,脱口吟出一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朋友一听,不禁叫好,可一时又对不上。后来有位先生听说此事,便提笔对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此下联对得巧妙贴切,天衣无缝,一时传为佳话。

有一种倒句回文联,是把上联的句子不改变字词顺序,只把句子前后颠倒过来作为下联。如挽闻一多先生的回文联: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回文对联篇5

1、拆字 巧妙地利用汉字结构上的离合关系来表达意思。如一副戒烟联写道:

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必须言而有信;

烟本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2、叠字 利用叠字形式,不仅节奏明快,而且意境优美。如杭州龙井南有九溪十八涧,有联云: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青山、曲径、碧村、响泉,境界全出。

3、同旁 分上下联相对的字词同旁、上联与下联各为同一偏旁、上下联均为同一偏旁三种情形。如广东虎门的一副同旁联: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对联中不仅上下每字偏旁相同,且都今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结构奇巧,含义深刻。

4、含数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与两学友赶考,因为发大水,船只行进困难,耽搁时日,应考迟到了。一学友叹道: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5、回文 利用字词的回环往复构成联语。如福建厦门鼓浪屿鱼脯浦的一副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无论顺读倒读,字和音都相同。

以上是从运用字词技巧的典范,从修辞手法方面研究,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类:

1、对比 上下联每句内或上下联之间内容相对或相反。如吕蒙正早年家贫,投亲无靠,赊借无门;不想中了状元后,一举成名,门庭若市。过去从来不走动的远房亲戚,也纷纷前来攀亲联宗……吕蒙正特地撰写了一副风趣的对联,高悬中堂"谢客":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也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2、注释上下每联拟以总分式或下联是对上联的解释说明。陶行知为谋生计,在1932年36期的《涛声》杂志上登了一则"卖艺启事",启事的两边配有楚狂老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展)的两副贺联,其中一副是:

先生只三卖,卖讲卖字卖文,何如卖国最有利?大家争一吃,吃党吃粮吃教,焉知吃粪便无人!

对"三卖""一吃"解释之后,笔锋一转,鞭挞反动派,构成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3、描写根据撰联对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该事物的特征。如郭沫若为女词人李清照纪念堂写的门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如后主遗风。

不仅工对严谨,构思奇妙,而且诗情浓郁,意境优美。

4、双关联句意思一"明"一"暗",撰联者的意图,有的是一石双鸟,明暗并重,用以谐趣;有的则在"暗"上,表示含蓄幽默。如1927年,军阀杨森借修路之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历时一年多,马路只 铺了一些乱石子,也不用压路机碾平,百姓不堪"颠沛之苦"。当时四川以写对联闻名的刘师亮写对联一副,以记其事:

马路已垂成,问督理何时才滚?

民房将拆尽,愿将军早日开车。

这里"滚"字可理解为用压路机滚平路面,但作者意思很清楚,是叫杨森早日滚蛋。下联"开车"也是这个意思。

语言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回文对联篇6

此联巧妙利用回文格自然成对,无论顺念、倒念皆成句,并且语意不变。这是“老舍茶馆”门前的一副对联,此联构思绝妙,可谓联中一奇了。

2.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杭州西湖花神庙的一副对联。联中每字都重叠出现,生动逼真地展现了花神庙附近的美景,让人回味无穷。

3.同字联: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此联巧妙地将“公”、“所”连用五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国民党时的区公所横行乡里、坑害百姓的丑恶面目。语言酣畅,讽刺犀利。

4.数字联: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力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联写出了秀才赶考时的千辛万苦和姗姗来迟的原因,下联写出了秀才仕途的艰难和进考的信心。此联嵌入的数字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贴切自然,令人拍案叫绝!

5.劝戒联:若不撇开真是苦,入而能反变成人。

这是某戒毒所门前的一副意蕴深长的劝戒联。不但是奉劝吸毒者戒掉毒瘾重新做人,而且一语双关:“若”字中的一撇如果不撇开,就是“苦”字,“入”反过来就是一个正常的人字,暗含着喙毒害人苦、戒毒方成人的道理。此联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6,座右铭联:世事沧桑心事定,心中海岳梦中飞。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悬挂于书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