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联-对联《天地原本无字 岁月依旧如书》

这副对联,源起于想写一首以“真经无字”为背景的古体诗,想了很久都不得其所,直到猛然间的顿悟,让我找到了“天地无字”的切入点。

道法自然,既然自然是“无字”的,那么道法自然也要“无字传承”了!

上联“天地原本无字”,是一下子就“跳到”我的脑海当中的,这六个字看着简单,像是大白话,但其实却包含了很多哲学的思考,所以下联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句子。

第一个版本,我想到的并不是“岁月依旧如书”,而是“乾坤依旧如书”,用“乾坤”来对“天地”,在我看来气势上是非常足的,在那篇叫作《天地无字》的古体诗文字里面,我用的是“乾坤”这个版本。

但是一觉醒来,我觉得“天地无字”看上去毫无违和感,但是“乾坤如书”则显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再三斟酌,我决定把“乾坤”换作“岁月”,作为这副对联的第二个版本。“岁月如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法,歌词、曲谱都可以写成书,那么“岁月如书”也就可以算是说得过去了吧。

虽然“天地原本无字”,但是“岁月依旧如书”。我们从小到大,要经历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进步、才能够更好地与这个世界接轨——应该说,这是人类社会带有“功利色彩”的一面,而当我们抛开物语,回归人的自然属性的时候——恐怕谁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是这个宇宙当中的另类,我们只是众多宇宙存在的之一吧?

天地虽然无字,却用日月交替、春夏轮回为人们献出一部部多彩的著作。当然,这所有的色彩都是相对于人类感官而言的,对于天地本身,冬暖夏凉、风云雨雪……这些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天地原本无字”的另一重意义,则在于:天地本就一直在那里,一直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存在着,其实什么都没有说;而“岁月依旧如书”,则是人类把自己的感知和逻辑加诸于自然的描述方法。

“天地原本无字”写的是理性的客观世界,“岁月依旧如书”写的则是人们内心的感性认知,想要把理性和感性完全割裂开,太难了。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就无法不用自己的主观感性视角去完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真实的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认知有所偏差而做出哪怕一点点的改变。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