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联的七个基本知识(对联基本知识之对联概述)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早在两千多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在桃木上画上神荼、郁垒两位捉鬼大神的图像或名字,悬挂于大门的左右,用以驱邪避鬼。后来,桃符的内容逐渐演化,由神荼、郁垒的画像和名字逐渐变成了除祸祈福的吉祥话。到了五代时期,这种吉祥话已经演变成两句相互对偶的联语。这种题在桃符上的联语,就是对联的雏形。五代后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并将其置于寝门左右,成为我国最早的一副用于欢庆新春的对联。
在北宋时期,我国民间已有在新年悬挂对联的习俗,由于这种对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桃符”。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中描写了民间过年贴对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时在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出现了铭刻于木柱或石碑上的对联,称为“楹联”。这时对联的应用范围已从恭贺新春扩展到文坛以及装饰、交际活动中。寿联、挽联、题赠联等各种体裁的对联随之而生。宋代大学者朱熹还编有《联语》一书,可见当时对联已经盛行。
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取代桃木书写迎接新年的对联,使对联在民间更加普及。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各户须在除夕当天在自家门上张贴对联,从此对联作为一种庆贺年节的独立方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经宋、元、明、清的发展,由于诗词歌赋等不同文体的影响,对联的内容和格调都逐渐得到丰富。到清代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实用的文学体裁。
二、对联产生的客观条件
对联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族语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决定了对联的形式以及内容和结构的巧妙。从音上面来说,汉字有许多同音字,尽管字形以及意义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利用同音字来谐音,可以造出许多颇有趣味的对联来。如:
民国万岁(万税);天下太平(太贫)。
汉字有不同的声调,读起来有起伏变化。汉语声调变化,构成了对联平仄的变化,使对联读起来有语言点美感和节奏的变化。
从字形上来讲,汉字有“方块字”的别称,其大小相似,由于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所以对联在写出来以后就十分工整对称,不管是横向排列还是纵向排列,都可以是工整对称的。汉字有一定的偏旁部首,或是左右结构,或是上下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还有象形字、象形词等。汉字的这些特点,导致对联能够有拆字联、合字联、回文联等各种趣联。如: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两个山人。
汉字还有同音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同一个字或者同一个词能表达出来不同的意义。如: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高过孔子;胡后生,眉先生,后生长于先生。
上联从表意上看,是说眼珠子在鼻孔子之上,其实是利用了“珠子”与宋朝大儒朱子谐音,“孔子”与儒家孔子创始人孔子来暗示“朱子高过孔子”。下联从表意上看,是胡子后长,眉毛先长,但是胡子能够比眉毛长的长。但“先生”和“后生”这两个词,同时还有表示长辈和晚辈的意思。
由于汉字音形义的特点,造成汉字的独特韵味、功能和美感所以使对联这种简洁明了十分具有文字和形象美感的文体出现并逐渐发展丰富。
三、对联产生的文化渊源
典故,就是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者传说。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华灿烂的文化,因此典故非常多。典故能够以极少的文字表示出深奥的道理,因对联简短,对文字要求简洁凝练,这些包罗万象的典故就成了对联的丰富材料。如:
画眉喜仿张京兆点额欣谐宋寿阳
此联上下联各含一个典故。上联里张京兆指的是汉宣帝时期的张敞,京兆是官名。因张敞曾为妻子画眉,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代表夫妻恩爱的典故了。下联的“点额”也是一种装扮,最初的由来是南朝时期宋武帝的寿阳公主。有一天,寿阳公主在檐下睡着了,梅花的花瓣落下来正好飘在她的额间,看上去十分美丽,因此后来女子们也效仿在额间画上梅花妆,以修饰自己的容颜。
四、对联中的韵律规则
对联中的韵律是利用汉字发声的平仄来体现的,平仄是古人做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汉字声调读法分平仄两大类,古音将平声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归为仄声调。今音将阴平阳平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归为仄声调。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古声,今声不能在同一副对联中混用。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对联中的禁忌:
①三仄尾,即上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仄声。②三平尾,又叫三平调,即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③孤平,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④孤仄,即联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一般上联常见的平仄规则为: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的句子,按节奏停顿将其分为几节,每节就按几言联的平仄规则处理。上联必须是仄声字收尾,下联必须平声字收尾,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对联除外。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六言以上的对联平仄规律,一三五字位置的字可平可仄,二四六位置的字一定要依对联的规则。要么仄平仄,要么平仄平。
五、对联中的标点符号和书写方式
对联的书写方法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在对联中,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分号,如果在中长联中已用分号,那么上联尾用句号。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贴在门两侧的对联不用标点符号。
——未完待续——
欲了解更多对联基本知识,请查看下一篇文章《对联基本知识之对联的基本要求(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