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联的修辞手法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修辞手法(7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对联的修辞手法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定的产物,西方拼音文字不可能产生对联。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内容相关,结构相称;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上联末字用仄声字 下联末字用平声字 )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陈寅恪:       孙行者周祖谟:       胡适之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二、对联的渊源    鬼画桃符:春秋中期,人们就有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传说,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 。    第一个把画桃符变成对联的人,就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 :

?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篇幅虽小,但其中能蕴含的丰富的语言内涵、修辞魅力令人称奇,因此被誉为“诗中之诗”。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对联是运用修辞手法最多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它文学样式所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也有,有的还较常见。先秦两汉时的声调还没有完全形成。南北朝时才形成的声调,产生了新的文学形式-----骈文(四、六文)。骈文来自于最早的诗歌《诗经》(四言)、楚辞(六言),汉朝是有五言诗,后来发展有七言诗,唐朝时诗歌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了律诗。律诗是八句,中间四句是两幅对联。骈文和律诗浓缩就是对联,,就抽出来就是对联。

到了宋代,对联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春联传播很慢。民间还不是很普及,农村仍以桃符为主。王安石的诗《元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联的普及和发展,应始于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对对联十分热心,是对联普及推广的先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对联进入清代以后,有了令人称奇的急速发展。和“一代圣祖”康熙,“风流皇帝”乾隆的喜好、推崇和御书题赠分不开的。   如:康熙特赐御给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联: ?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对联在清乾隆盛世肘期,也盛极一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三、对联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把抽象的、深奥的、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唐伯虎为商人作的对联:门前生意恰似夏夜蚊虫输进输出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朱元璋路遇一卖藕农夫:       一弯西子臂; 藕农对:?      七窍比干心。

明朝神童施槃,家贫,读不起书,九岁进城卖柴,在一私塾门前听,主人张都宪问,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如对联,可上学。施槃对: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于谦,明永乐进士,幼时读书勤奋,过目成诵,小时梳双发髻上学,僧人兰古春戏他: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对:狗嘴何曾吐象牙无奈梳三叉,兰戏:三角如架鼓于谦对:一秃似擂槌乾隆设宴,席间电闪雷呜,大雨倾盆,当即出一上联,    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冯诚修:

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    君王昨夜降金龙,     化作嫦娥下九重;     自是人间留不住,     飞身跳入水晶宫。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二)拟人   将物当作人来写,移情于物。拟人在比拟中最常见,富有情趣,多出佳句。如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   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   上联写日出时景象:朝霞满天,老天像为欢迎红日出来,特意穿上霞衣。这是把天当作人来写。下联是比喻。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扁担挑笋父担子和杆缚秧母抱孙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乾隆南巡,见含苞欲放的荷花伸出水面。    纪见岸上一片麻林,绿叶在风中摇曳,对曰。

又如郑燮撰的春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多情,不怕柳树怪他唐突,而大着胆子为柳梳理秀发;夜雨风格高尚,不愿惊扰人,偷偷地去滋润娇嫩的花朵,做了好事不希望人知道。这样一写,使风拂柳条、雨下花草顿生浓浓的情趣。      下联人联想起杜甫《春夜喜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对比栖霞岭岳坟有这样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岳王庙殿门两侧的另一副对联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四) 双关     双关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和多义性,有意使联语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说一件事,暗中指另一件事,从而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趣味性。

利用同音或近音或同义造成双关效果。例如传说某朝文武官员宴游,互争高低,武将出句,文臣对答:    两船并进,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帆快”、“笛清”、“箫和”,分别谐音“鲁肃”(三国吴谋士)、“樊哙”(汉大将)、“狄青”(北宋大将)、“萧何”(汉大臣)。出句意思说文臣不如武将,对句针锋相对,说武将不如文臣。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是唐代晚期诗人,以苦吟闻名,上联用他的姓名谐音为“假倒”。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下联也用他的姓名谐音为“留零”。读这幅对联,眼前仿佛出现诗人豪饮大醉的场面。又如1940年,大汉奸汪精卫就任南京伪政府主席,有人送联:

昔具盖世之德;       △△   今有罕见之才。      △△ 汪逆看了,洋洋自得。后来听人又念,方知上当。该死,汉奸

塔中点灯,层层孔明诸个(葛)亮? 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李)长根(庚)张居正和艾自修是在明世宗时同科中举的。在科举时代参加殿试取为状元、榜眼、探花者均列为“龙虎榜”,艾自修名列最后,与“龙虎榜”无缘,俗话称之为背虎榜。张居正春风得意,碰到艾自修,顺口占出一句上联: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纵观全联,对仗工整,就事写实,毫无曲笔,有妙然天成之趣,很快就传诵开来。后来,艾自修把这下联写了下来,连同张居正的袍角呈交神宗皇帝。

老农与唐伯虎田埂相遇: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纤夫笑颜回。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如理发店联: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宰相合肥天下瘦(宰相是李鸿章所任官职,李是合肥人)

司农常熟世间荒(司农是翁同龢所任官职,翁是常熟人)主考官见考生与自己名字相同,不悦: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上联中“相如”是谐音双关。一是指其名“相如”,一是指“相同、相似”的意思。魏无忌是战国时魏贵族“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初大臣。下联中“无忌”也是谐音双关,一是指其名“无忌”,一是指双方“不要忌讳”的意思。谐音妙用,双关两意,别有一番幽默情趣。     ( 五)复叠

复叠可分三种情况:    1.叠字      杭州九溪十八洞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有一年,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渔璜任浙江主考。他第一次到杭州,一些考生,听说他是贵州人,认为贵州蛮子,不会有什麽真才实学,借欢迎为名,将他团团围住,故意提出一些疑题去为难他。其中,有一个考生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凛然回答道: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2.重字   一个或几个字重复出现,上下联同位对应,用以加强语气,有时还产生一种巧趣。如胡静怡颂焦裕禄联:  只装他人,不装个人,耿耿丹心昭日月;  梧桐凤引,泡桐焦引,滔滔绿意满乾坤。

南京秦淮河风月亭联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试小酒店店主文才。以“酒”为题:?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店主接着对道: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朱元璋出访,路上遇一秀才,是四川重庆府人 :?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 ?吟毕,朱元璋要那书生对出下联。书生想到,大明朝刚刚建立,人们都赞誉开国皇帝是明君,于是应声对出下联: ?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有一天到京城“多宝”寺,朱出句道: ? ? 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 ? ? 随行的翰林院学士汪怀素随即对道: ? ? 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

有一年元宵节,明成祖(朱棣)与市民一同观灯,即兴出一上联: ? ? 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 ?一秀才对道: ? ? 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乾隆南路经江苏通州。他想京城东也有一个通州联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纪晓岚见街面上有几个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有时重字和叠字相混,加以同形而不同义,别有趣味。如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读zhāo,或借为“潮”,意为涨潮。“长”读zhāng,或同“常”。此联有多种读法,一种读法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更奇特的重叠字联,是流传的豆芽店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读chángzhǎng或zhǎngcháng,也有多种读法。

(六)回文

回文又称回环,是运用词序的回环往复,表现事物的相互关系,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回文常见有三种情况:     1.本句回环   顺读、倒读均可,意思不变。

例如厦门彭浪屿鱼腹浦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联:   水连天,天连水;   楼望海,海望楼。

清代北京,有一个名叫“天然居”的酒楼,乾隆题: ?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相传,明朝时有位翰林到嵩山少林寺游玩,见一副泼墨荷花画得颇有功夫,荷叶上露珠欲滴,荷叶出污泥而不染,有种挺拔峻峭的气势,很喜欢,问得知是本寺一和尚所画。翰林索要,和尚,和尚让其对联方送:。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不能,回。在家那起毛笔准备临帖练字时,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

2.局部回环   在联中只有部分词语回环。如西泠印社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3.上下联回环   一个句子既作出句,其回文句又作对句,或一个分句既作出句,又作对句。如1946年昆明学界挽闻一多联:     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一指被特务暗杀的闻一多教授,一指国民党政府领袖蒋介石。此联巧用对比、回文手法,悲壮慷慨,激动人心。

相传,明朝时有位翰林到嵩山少林寺游玩,见一副泼墨荷花画得颇有功夫,荷叶上露珠欲滴,荷叶出污泥而不染,有种挺拔峻峭的气势,很喜欢,问得知是本寺一和尚所画。翰林索要,和尚,和尚让其对联方送:。

画上荷花和尚画;翰林不能,回。在家那起毛笔准备临帖练字时,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

(七)联珠   联珠,一作连珠,又名顶真(顶针)、蝉联,是前一语言单位尾字与后一语言单位首字相同,上递下接,前后相连,用以突出事物的衔接和因果关系。联珠的语句连接紧凑,生动明快,富有情趣。传说祝允明和唐寅对句: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弥勒佛殿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如戏剧大师梅兰芳最喜欢的一副对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语意逐句推进,逐步深化。上联先是说别人看我非我,因为我已进入角色,所以“我看我,我也非我”。下联是别人说我梅兰芳装谁像谁,其实,只要是严肃认真的演员,“谁装谁,谁就像谁”。此联道出了表演艺术的真话,又反映出梅兰芳认真不苟和谦逊的态度、作风。   如明 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八)拆和    拆和是将字进行拆分、组合以达到特殊表达目的,或把一个合体汉字拆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各自有意义的部分,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    拆和能够成立的原因是: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合体字由若干部件组成,而各个部件又都是有意义的。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刮起大风,一会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同时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语境,使拆字过程和创造对联过程融为一体,毫无雕琢痕迹。

皇上猜纪晓岚心事:?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对曰: ?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十口心思,思国思民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杨溥明建文进士,曾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 县令使其父服役,他求情免其父。县令:出对上联让他对四口同图(圖),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傘),小人全仗大人遮。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今天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卜昌无奈,出句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为卦。另一个道: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九) 嵌字   嵌字是将人名、地名、事物名或规定的字,嵌入联中一定位置,使联语意中有意,言外有言,从而增强对联的针对性。嵌字,应用范围广泛,名胜、婚庆、行业、题赠、谐趣等,均可使用。嵌字,一般用于较短的对联。

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    △△△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曾左二人政见不同,性格相反,常有争执,时人尽知,曾国藩曾言: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把左季高名字巧妙嵌入其中;左宗棠却说:藩臣当误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   (十)借改

借改是将已成的对联加以篡改增添,使别出新意。借改,多用于嘲讽,也用于赞扬和正面陈述事理。

1.改字

相传一个乡绅为富不仁,靠贿赂考官,父子都中了进士,他在大门上张贴一联,炫耀乡里: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有人气不过,就在对联上稍加几笔,改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        △            △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 △      △  △         △  △

改动原字

如明代徐渭有一副自题青藤书屋联:   两间东倒西歪屋;     △△△△   一个南腔北调人。     △△△△   后人改此联以赠铁匠铺:   两间火烤烟薰屋;     △△△△   一个千锤百炼人。        △△△△

改换原字

2.增字

不改动原联,只是增添字句。如明朝大臣洪承畴悬联于府门: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明亡,洪承畴降清成了新贵。有人,在其上下联分别添上一个虚词: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对其“臣节”进行辛辣的嘲讽。

又如清代一官员,既贪婪又凶残,为了表白自己清正廉明,春节自贴一副门联: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梁启超10岁随父亲到友家做客,刚进大门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偷折一枝,并藏在宽大的袖筒里。被他父亲和朋友家人看到了。宴席上,梁父为此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暗示儿子一番。为了活跃气氛,梁父当众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你对得上,而且对得好,方可开杯;否则,你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他年轻时,在一所庙里读书,常挑灯苦读,甚至彻夜不眠。庙内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长老想试试他的才学,便以“腊梅含苞待放”为题,出了上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 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疼爱渔璜。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自小聪颖,思维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刘基(伯温)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佛印是北宋金山寺的和尚,能诗文,是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和黄庭坚的好朋友。他们常欢聚一处,每聚必饮,每饮又必以诗联酬答唱和。但佛印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只赴别人的宴请,却不予答谢。

有一次,正值冬日.苏东坡邀约黄庭坚泛舟赏雪,有意撇开佛印这个白食和尚。二人正酝酿诗作,只见顺江漂来一只大缸,缸内传来急促的呼救声,苏、黄急忙要船家救人,谁知救上来的竟是佛印。? ?原来,佛印踏雪走访庭坚,不见其人,却在书桌上发现东坡致庭坚的手柬,骤而寻船不着,便以缸作舟,赶来相会。苏、黄苦笑,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