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民风民俗-新春对联三人行(二)
民风民俗||新春对联三人行(二)
发布时间:2023-02-09 16:34:32
浏览次数:151次
“名城秀西南,文风鼎盛;
书院耀川滇,英才辈出。”
一副气势恢宏、喜庆美好的大红春联,映衬着会理一中金江校区东大门,开启了新春气象。撰联者为胡延芝老师,书联者为杨美辉老师。
春节前夕,胡老师以“千载名城”“百年书院”历史文化背景即兴撰作了多副楹联,发来让我选择,一是用作为2023年会理一中三个校区大门张贴的迎春对联,二是供会理一中校刊《景庄文艺》“师生楹联大观园”栏目选稿用稿。应该说几副对联都撰得非常好,比较之后我选用上面这副作为金江校区东大门悬挂楹联。缘何?
上联以“名城”起兴,揭示“秀西南”的缘由——“文风鼎盛”,亦是对会理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解读;下联以“书院”拉开序幕,道出古今书院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卓越贡献,故而“耀川滇”。上下联一气呵成,有行云流水之势。
该联的选字用词讲究。“秀”“耀”两字,很符合喜庆春联应该营造的气氛;“西南”“川滇”使该联更显大气,让人读来耳目一新,有穿越时空之感,彰显出撰联者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对仗和平仄上,突出了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独有的特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是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三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末句尾字“盛”,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出”,平声,符合“仄起平落”的传统习惯。
选择此联作为会理一中迎春对联,还有一个因素是张贴位置——金江校区东大门,此门属于有顶盖的建筑,让人产生两边的门柱相对低矮的视觉效果,选用字数相对少的九字联,形式上排为单列,看上去与张贴地点相得益彰。
会理古城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金江书院是会理第一中学的前身,也是凉山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会理设立会华书院。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更名为金江书院。
历史上,从金江书院走出了众多才俊。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建院,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停办的100多年间,金江书院培养出“进士”及大批“举、贡”生员,其中颇多知名人物,如曾任两江总督的何璟,出任贵州学政的廖坤培,三代举人的吴道馨、吴钟仑、吴昌祀等。
这副春联,让我们体味出会理古城历史文化的韵味和文墨的芳香,感受到金江书院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唤起我们对现实责任的深思,根植于深厚文化土壤氛围中的我们,更应该珍视当前的大好机会,多读书,长智慧,见贤思齐,砥砺奋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春节前夕我发起的“新春对联三人行”文创活动,初衷便是借“三人行”之机会,同书联、评联的行家们展开讨论、交流和学习,既有利于查找疏漏、修正不足,也有利于见贤思齐、提高自己,更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受邀请参与此文创活动的十余位书家、评联者,均为本土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于我而言,他们亦师亦友,平日里大伙儿能够坦诚相待,书联评联过程中亦能够查问题、找不足,讲真话、述真情。
就拿给我们学校金江校区和景庄校区撰作的两副对联来说吧,前一副由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刘伟书写,字体潇洒大方,用笔灵活;后一副由本校魏远祥老师书写,字体拙朴稳重、舒畅流利。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为拙作添彩曾辉不少。评联的胡延芝老师亦为同事,她是我主编的会理一中校刊《景庄文艺》的编委会老搭档。在学校,她爱生敬业;在家里,她孝老爱亲。2022年她被评选为会理市首届“榜样人物”。
胡老师看了我撰作的“金江校区联”,评语中褒奖多多,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她说:“在对仗和平仄方面,‘竭智殚精’与‘为国育才’结构句法不对称;上联结尾‘感书院’与下联结尾‘育桃李’,尾字的音均为仄声,平仄不相应。”尽管她的语气非常委婉——“而整个对联,言简意赅,读起来也音韵和谐,些许不足已是瑕不掩瑜,无伤大雅。”但于撰联的我而言,这是大问题了,特别是“尾字平仄不相协”。之所以出现这样低级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自己在拼音声调的薄弱,我错把“李”的声调当作二声了。经她这么一说,我连忙打开手机查实。一查吓一跳,完了,是三声!咋办?文档上倒是可以把“桃李”改为“英才”或“栋梁”,但此时,大红的对联已经在校区门口张贴出来,只能摆在那里贻笑大方了!
再说“印象东岭山庄联”。此联是应市餐饮协会副会长、东岭山庄梅经理之托而撰作的,故而我以“梅花”起兴,引出上联。全联50字,算是一副长联了。我把初稿发给彭国恕老师,请他批评指正。
彭老师前些年曾担任会理“优秀春联评委会”评委。会理元天街北头回廊处悬挂有他撰的一副七字联“清风明月回廊满,丽日元天景致多”。近年来他旅居北京,从通话中得知,他和老伴在那边帮着照管两个孙。他说春节前因为疫情原因学校提前放寒假,两个孙在家里,他就更忙了。即便这样,他还是让我把文稿发给他。没料到,头天下午发过去的稿子,第二天一大早收到他的回复了。显然,他是忙里偷闲,利用晚间休息时间阅评的。这份为人与为文的真诚,让我感动不已。 他的评语有褒扬,同时也指不足,还提出修改建议。真可谓良师益友! 他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该联主题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文词对仗工稳 。上联热情赞扬了东岭山庄开业八年多来生意兴隆、宾客满座的喜庆气氛;下联以“西岭泉琴”起兴,东岭——西岩,自然天成,与会理建市一周年相互辉映 ,给人以“双喜临门”,故乡增辉之感。” 他接着指出:“不足的是上联的‘八载余’与下联的‘一周年’平对平,上联的‘四方’与下联的‘九州’也是平对平。”他给出让上下联“平仄协调”的建议——“把‘九州’改为‘千里’。 依照他的意见和建议,我把对联作修改后再次发过去,他看后高兴地说:“这样就协调了。” 一并发给彭老师的还有一副应某企业之邀而撰作的66字长联。他点评:“该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满正能量,文词对仗工稳,热情歌颂了当代企业员工的使命、激情、责任、勤劳与担当,阐述了其与富民强国的联系与重大作用。”接着指出:“不足的是‘放歌’与‘克难’平对平。” 于是,我把词语“攻坚克难”的顺序调整为“克难攻坚”,这样平仄就相协了。之所以这样颠来倒去,就是为了符合对联声律方面的要求。 修改后的这两副对联,请市书协王坤老师提笔书写。王老师的书法功力深厚,点画间彰显出严谨大度、端庄豁达的气势,让拙联增色添彩! 春节前夕,也有几位对联爱好者发来自创对联,态度真诚地要我“修改”或“指点”,我回复“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同时就自己掌握的对联常识,结合创作实践谈一些体会。于我而言,这有时一次学习提升了。有时同对方一交流就是半小时或个把小时。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其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是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我把撰作对联的得失与爱好者交流,还用上联结尾的词语“鸟语花香”换为“花香鸟语”为例,说明其目的就是为了符合对联“仄起”的要求;当然,“鸟语花香”用在下联结尾,就根本用不着调换,它符合对联“平收”要求了。文友把改好的对联请书家书写张贴出来,还不忘发来图片或视频与我一起分享,说,这也是“三人行”的一份成果了。“新春对联三人行”文创活动,让我从各位师友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为人处世都有值得我敬仰和学习的地方。借此篇向他们、向各位读者致以亲切的新春问候,兔年吉祥!
本期编辑
原创:会理旅游
统筹:戴耕泓
审核:杨胜光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