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百家姓姓氏堂号(百家姓姓氏堂号对联)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经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
写祖堂对联,一般要根据姓氏、堂号来写。因为不知你贵姓,只能发几副通用祖堂对联,供你参考: 衣冠百世; 俎豆千秋。 世代源流远; 孙枝奕祀长。 礼乐家声远; 诗书世泽长。 祖德振千秋大业; 宗功启百代文明。
蒙的堂号有安定堂、献典堂、昌远堂。
具体为:1、安定堂:以望立堂。2、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3、昌远堂:资料暂缺。
蒙姓是我国常见姓氏之一,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52 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排名中位于郎姓之后、沙姓之前,最新排名第 219 位。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晋姓后人已发展至50万。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晋姓排在第212位。
晋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汉族贵族姓氏,是中国大周王朝晋侯的嫡系后裔子孙,关于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
1、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叔虞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典籍《文韵》记载,晋国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代以晋为氏,称为晋氏;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晋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晋史,是西周初期由召公奭所设置的官吏,是专职监督和管理井田的官吏中的一员,负责督导井田的保护;
3、源于职业,出自西周时期制晋工匠,属于以祭祀器皿名为氏。晋工,是西周时期设置的职业工匠,专职制作晋鼓,晋鼓是西周礼制中不可或缺的金乐。
01 陈氏堂号:颍川、汝南、下邳、广陵、河南〔郡号〕、德星、德聚、绳武等。有因音误而姓田。
02 林氏堂号:西河、南安(郡号)、问礼、忠孝、永泽、林本、善庆、崇本。
03 黄氏堂号:江夏、烁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郡号)、紫云、种德、燕山。
04 张氏堂号: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键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郡号)、百忍、 金鉴。张良本姓姬,因避秦改姓张。元朝时,上杭简德润入聱南靖张进兴寡媳,后代虽仍姓简,但代代供奉张公夫妇,在大寮乡的一房改姓张简,故误以为张廖简同宗。
yang的姓氏有杨,羊,扬
羊姓,中华古老姓氏之一,共有四处来源,根据传统的说法,羊姓最早出自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黄帝系统,是黄帝裔孙后稷的后代。羊氏的郡望共有三处,有种璧堂等多处堂号。
扬姓为中国罕见姓氏,在全国约有人口88万,分布较广。知名人物有汉代扬雄等人。
姓氏渊源
源流一
出自土家族姓氏。
源流二
出自杨姓,汉代扬、杨不分,杨雄好奇,特自标新,易姓为扬。
源流三
源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康王六年(前1015),周康王封弟弟姬杼于扬(也作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姬杼是为扬(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扬(杨),扬(杨)国的后人以国为姓,成为扬(杨)姓。
源流四
源自另一支姬姓,以封地为氏。春秋时,晋武公灭扬(杨)国后,将地分封给了次子伯侨
01.陈氏堂号:颖川、汝南、下邳、广陵、河南〔郡号〕、德星、德聚、绳武等。有因音误而姓田。 02.林氏堂号:西河、南安﹝郡号﹞、问礼、忠孝、永泽、林本、善庆、崇本。 03.黄氏堂号:江夏、烁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郡号﹞、紫云、种德、燕山。 04.张氏堂号: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键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郡号﹞、百 忍、 金鉴。张良本姓姬,因避秦改姓张。 05.李氏堂号:陇西﹝郡号﹞、燕楼,有一说谓﹕族人本姓理因避难以李子果腹幸免于难,仍更姓为李。唐朝有安姓因不耻安 禄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赐姓而姓李。明朝时,也有人不耻李自成而复姓理。武则天时,有王子谋反被改姓虺。 06.王氏堂号:太原、琅邪、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 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郡号﹞、三槐。 07.吴氏堂号:延凌、勃侮、仆阳﹝郡号﹞、让德、种德o 08.刘氏堂号: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郡号﹞、黎照、德馨。 09.蔡氏堂号:济阳﹝郡号)。 10.杨氏堂号:弘农、天水﹝郡号﹞、四知、栖霞。 11.许氏堂号:高阳、汝南﹝郡号﹞、长兴。 12.郑氏堂号:荥阳﹝郡号﹞。 13.谢氏堂号:陈留、会稽﹝郡号﹞、东山、宝树。 14.郭氏堂号:太原、华阴、冯翊﹝郡号﹞、汾阳。 15.洪氏堂号:炖煌、豫章、宣城﹝郡号﹞、六桂。 16.丘氏堂号:河南。吴兴、扶风、﹝郡号﹞、敦睦。雍正下令讳孔丘,故丘姓改邱。 17.曾氏堂号:鲁国、庐陵、武城﹝郡号﹞、三省。
国有史,家有谱,每个姓氏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密码!从本人呢称就可以看出很多端倪来!江右是江西的古称至少来源于唐朝时期,沛丰郡即我祖先是来自江苏(徐州沛县丰县祖先封地或郡望)据传是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曾辅助刘邦打下江山建立汉朝劳苦功高的同父异母兄弟)……!在古代有生产力落后文化读书者较少加灾害或战争忙于逃命少有人带着家谱逃亡,逃到某地安居稳定开枝散叶时自然会念及想念祖居地,为便于传世才开始编写记录家史称“家谱”有苏(苏东坡)式体有欧(欧阳修)式体,估计那时国家较太平才有家谱修撰盛行,有记载的按记载写没记载的按世代口传编写,再经过若干年后战争及各项极左运动家谱遭到空前浩劫及打压深藏着或毁掉了,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盛世修谱修宗祠又开始盛行开来,现在的网络及交通发达便利,了解家谱并非难事!先可以通过网络发贴,也可根据世代口传的郡望,堂名,字辈,祖先迁出地来实地寻访,也可通过地方志(州府县乡志),古档案考,古地名考,档案馆,博物馆……等或许在那有结果(本人在曾图书馆看过本人家族家谱记录在中华刘氏总谱上)特别是名望大族如刘氏,李氏,等等许多档案馆博物馆都乐于收藏,因为家谱中也可真实反映中国的历史变迁有一定史料价值!欢迎你关注参与互动指正!
族谱的堂号是必须有的,代表在这一姓氏中,你属于哪个分支的后代。
百家姓,仝姓郡望堂号是“世德堂” 。
源流一
汉族仝姓根据族谱最早居住在战国时期齐鲁夹谷之地,历史上记载齐鲁夹谷会盟。
齐鲁夹谷之会是齐鲁两国的一次著名的会盟,盟会上孔子屈强国、正典仪的凛然大义,被称为是“圣人之大司”。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归还了郓(在今山东郓城东)、讙(今山东宁阳北)、龟阴(龟山之阴,在今山东新汶东南境)等汶阳之田。
源流二
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姓》节目也作了介绍。
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重修太史庙记>(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人改为“佟”姓,故该姓基本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
源流三
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源流四
.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姓,现有550多人,分居鲤溪上、下仝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