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陨石猎人小红帽大叔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是中国科幻先行者的代表。

影片中表现了,在探索团队一路西行的过程中的围观者有两种,一种像看耍猴的,或外星人一样看他们,也就是常见的“冷漠群众”;

另一种就是小红帽这样的,天外飞仙,机械降神。

中国科幻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先行者,拓荒者。

比如“小红帽”叶永烈,原籍浙江温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11岁曾在《浙江日报》发表第一首小诗《短歌》。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北大校刊》、《湖南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过诗、短篇小说、散文。后开始创作科学小品,《碳的一家》是他出版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随后又参与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成为此书的主要作者。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后雕入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2编导,同时致力于科普工作。 “文革”后创作进入高潮,写出了科学幻想小说集、科学童话集几十部,并被译成英、德、日、瑞典、捷、朝等多种文字出版。获得各种奖励的篇目就有40多篇。其中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颇大。书中描写了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获全国第二次(1954年—1979年)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现已调至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

比如一代宗师郑文光:出生于越南海防市的一个华侨职员家庭,原籍广东省中山市。14岁时,就在当地的华文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题目是《孔尚任与“桃花扇”》。1946年高中毕业后,与几个朋友联合编辑了《越北生活》杂志。1947年回到祖国,并考入了中山大学,学习天文学。1951年到北京,在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工作。1956年,出任《科学大众》编辑部副主任。这段时间,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从1954年起,陆续发表一些短篇作品。1955年,它们被编辑成新中国第一本科幻小说《太阳探险记》出版。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开始进行专业文学创作。先后在《文艺报》、《新观察》等杂志当记者,写了不少通讯和报告文学,还翻译出版苏联科普读物《宇宙》和其他一些作品。1958年,出版了长篇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78年重新拿起了扔掉多年的笔。1979年同时出版的两部科幻小说集:长篇《飞向人马座》和短篇集《鲨鱼侦察兵》,都得到了好评。尤其是短篇集中的《太平洋人》,曾被14次转载,相当具有影响力。1978年到1983年4月的5年间,总共写了100多万字的科幻小说和50万字的天文学专著。1994年,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郑文光科幻小说全集》(4卷本)。

比如在中国科幻奄奄一息,快要入土的时候三顾茅庐,请杨潇“出山”担任《科学文艺》(就是后来的《科幻世界》)主编的童恩正。他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的原作者(至于为什么要请杨潇当主编,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考古专业。先后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任职教授。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60年开始科幻小说及科普创作。其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议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获奖多次,并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电影,是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1] 解放前童恩正作品童恩正作品1935年8月27日童恩正出生在湖南宁乡。抗日战争结束后,其父在湖南大学教书,而童恩正则进入成智小学学习。1947年,童恩正考进了长沙雅礼中学,顽皮的他曾装鬼去吓人,爬到他的小伙伴的肩上,头上顶一块白被单,夜晚出现在校园里,把同学们吓得嗷嗷直叫。解放后1956年,童恩正父亲调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作,全家迁往成都,童恩正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童恩正作品童恩正作品1957年,童恩正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时,便开始发表文学著作和科普著作。1957年,他在《红领巾》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的第一个老师》。1959年,他写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并于1960年发表在《少年文艺》第三期上。1959年夏天,童恩正跟着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到四川忠县渰井沟去考察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年出版《古峡迷雾》年轻大学生的作品。作品一发表,便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古峡迷雾》的出版,几乎改变了童恩正的命运,使他走上专业文学工作者的道路上。1961年,童恩正大学毕业。毕业后,便在峨影厂担任编剧工作。他到峨影厂工作以后,开始改编《古峡迷雾》的电影剧本。改编还未完成,四川大学将他又要回学校,担任冯汉骥教授的科研助手。从此,他开始在考古学和文学两个领域里纵横驰骋,过起了身兼两个工作领域的“两栖人”的生活。创作生涯从1967年起,童恩正自然无法继续写作,直到 垮台。同他完全断绝了关系的文艺界,迅速地又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的要重印他过去的作品,有的约他写点新作品。1963年曾经同他一起改编电影文学剧本《古峡迷雾》的沈寂,刚刚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恢复工作,立即来信鼓励他继续从事电影文学创作。1978年5月,他去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又会见了他所敬佩的高士其与郑文光、叶永烈、肖建亨、刘后一、周国兴、张锋等科学作家。劫后重逢,他同作家们都很兴奋,相约共同为繁荣中国的科学文艺创作作出贡献。童恩正重新拿起笔来,以比过去更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投入了创作。他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改写了《古峡迷雾》和《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在沈寂的协助下,将它们改编成了电影剧本。他还写了《雪山魔笛》、《追踪恐龙的人》、《宇航员的归来》、《晖晖的小伙伴》等科学幻想小说。童恩正作品童恩正作品在1963年,童恩正写的科幻小说《珊湖岛上的死光》,在1978年发表后轰动全国,获得全国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且立即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受到正统文学和广大社会鼓掌欢迎,热情伸开双臂拥抱接纳。就是这篇作品,同时被资深科幻小说评论家评议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后来,这篇小说还被改编成连环画、广播剧,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童恩正对自己的这篇小说评价并不很高。他认为,这篇作品受到社会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十年浩劫后文艺界是一片空白,他的这部饶有趣味的作品正好适应了人民大众对填补精神空白的需要,正如一个人在饿极时吃一碗茶泡饭也香一样。但是,他却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决心要拿出较高水平的作品来报答热爱他的人民。

还有刘兴诗:

肖建亨:  肖建亨,笔名木舢、小凡。江苏苏州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历任北京电子管厂技术员,苏州染丝厂、锁厂、手表厂技术员,苏州市科委干部,市文化局创作室专业作家。江苏省科普作协第一、二届副理事长,苏州市科普作协理事长,市作协名誉主席,市政协委员。中国科普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科幻小说《谜一样的地方》、《奇异的机器狗》、《密林虎踪》、《梦》、《金星人之谜》、《特殊任务》,作品集《肖建亨科学幻想小说选》、《肖建亨科幻小说新作选》、《肖建亨获奖科学幻想小说选》等。科幻小说《布克的奇遇》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科普电影文学剧本《气泡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科普电影文学剧本征文二等奖,中篇科幻小说《梦》获中国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二等奖,《肖建亨获奖科学幻想小说选》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创作奖铜奖。《影子的故事》、《布克的奇遇》选入全国语文教材。

等等等等

因为《三体》或《流浪地球》接触到科幻的人们,往往只知道刘慈欣。且不说同时代还有王晋康、何夕、韩松等“四大天王”,上面这些老一代科幻人做出的贡献,又有多少人知晓和铭记?而他们都是中国科幻不可或缺的名字。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