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雷峰塔坍塌原因(雷峰塔对联)
雷峰塔当年突然坍塌后,从里面发现的宝贝,曾拍出两千多万的天价。
1924年9月25日,一名载着客人的船夫,在船行至西湖湖心时,忽然发现往日巍峨的雷峰塔,颇有些不对劲。
一大群鸟儿从塔里飞出,并且还绕着塔来回盘旋,发出成片叽叽喳喳的声音。
正当船夫寻思这究竟是怎么了的时候,只见雷峰塔的塔顶开始喷出灰烟,紧接着,塔的上半身分成两半,先外翻了一下,马上又合拢起来,然后从上至下,轰然倒塌。
一时间,以雷峰塔为中心,方圆数百米之内黄烟弥漫,阵阵轰隆声如惊雷震地,经久方才平息。
存在了近千余年的雷峰塔,就这么突然倒塌了,那么,在这座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塔倒塌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呢?
发现倒是有,不过不是传说中的“白素贞”,而是让当时的人们为之疯狂的“藏金砖”。
在说雷峰塔倒塌后发现了什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关于雷峰塔的故事。
受前些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于雷峰塔都相当熟悉,即使是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有所耳闻。
因为但凡是提到雷峰塔,第一印象就会想到白娘子白素贞。
那么,白素贞和雷峰塔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大致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集爱情、伦理、玄幻、神话等多种题材为一体的民间故事。
话说西湖边上的镇江,有一位年轻的书生许仙,某天游览西湖时,巧遇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这两名女子均是修炼多年的蛇妖,一个叫白素贞,一个叫小青。
之所以许仙会遇到她们,是因为这都是白素贞设计好的,她是为了报多年前放生之恩,而当时放生她的,正是许仙的前世。
因此,一段“游湖借伞”的美好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不久,白素贞如愿嫁给了许仙。
婚后两人生活很美满,但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得知白素贞是蛇妖后,就开始怂恿许仙将其除掉,期间,先后发生了“饮雄黄现原形”、“仙山盗灵芝”以及“水漫金山寺”等诸多故事。
最终,白素贞因伤害生灵而触犯天条,在生下儿子许士林后,被关押在雷峰塔下,直到许士林长大成人并高中状元后,才将其救了出来。
自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便是雷峰塔与白素贞之间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故事,历史上真正的雷峰塔,则是和一个叫做吴越国的政权有关。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其创立者钱镠原本是唐朝末期的镇东军节度使,因时局混乱,遂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并先后被唐、后梁、后唐等中原王朝册封为吴越王、吴越国王,由此,吴越国逐渐建立。
而建造雷峰塔的,正是吴越国的末代国君钱俶。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国国主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同时也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就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建造了一座塔,取名为“黄妃塔”。
这座黄妃塔,因处在夕照上雷峰之上,人们就习惯叫它雷峰塔,久而久之,“雷峰塔”一名就取代了原名“黄妃塔”。
随着朝代更迭和时间流逝,雷峰塔在历史上也多遭磨难,曾经在北宋宣和二年,也就是方腊起义那一年,因为战乱,雷峰塔主体结构几乎全部毁掉,之后还是在五十多年后,由佛教的智友法师募捐筹资,才重新修复了雷峰塔。
再往后,到了明朝嘉靖年间,雷峰塔再次毁于兵祸,据记载,当时塔周边结构尽毁,仅存赭色砖塔塔芯。
直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南巡时,曾来到雷峰塔旧址,并在这里提笔写下了“雷峰夕照”的匾额,这才让当地官员对雷峰塔进行了部分修缮。
虽说进行了修缮,但也仅仅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曾经巍峨的雷峰塔再也不复存在。
当然,那个时候的雷峰塔整体还是挺坚固的,虽然经历了数次兵祸和漫长岁月,但主体结构还算夯实,至少没有任何倒塌的可能。
那么,为何雷峰塔会在民国初年时轰然倒塌呢?说起来,这和一个在当地流传甚广的传说有极大的关系。
根据杭州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记载,当年吴越国末代国君钱俶在建造雷峰塔时,曾经用了不少“藏金砖”。
之所以会用“藏金砖”建塔,传说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雷峰塔供奉的是佛螺“髻发舍利”,如此圣物,钱俶自然是倾其所有,以示虔诚;
另外一个说法,则说是钱俶因为归顺了北宋,担心自己将来死后,吴越国的财富就会被老赵一家掠走,所以,就把金子融成砖块的样子,覆以泥土来建造雷峰塔。
这两种说法真实程度有多少已经无从考证,但雷峰塔里有金子这个信息却不胫而走,吸引了大批大批的“淘金客”前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附近以及周边的民众到雷峰塔偷摸拿走几块砖,已经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而由于当地官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多少年下来,雷峰塔砖塔塔芯被盗走无数。
除了”雷峰塔里有黄金“这个说法外,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个穿着邋里邋遢的老和尚,某次路过雷峰塔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子时,因为饥饿而晕倒,被村民救了起来。
苏醒之后,老和尚从怀里掏出一块破砖,说要感谢村民,而在村民收下后不久,家里原本一直产丝的蚕,所吐出的丝质量越来越好,因此也就能卖上一个高价格。
而同村的村民,在得知这户人家的蚕丝为什么这么好后,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块破砖是来自雷峰塔,所以,整村人蜂拥而至,纷纷拿了雷峰塔的砖回家供奉起来。
这个故事,与”藏金砖“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同样的,也是让人们有了前去雷峰塔”偷砖“的充分理由。
不管是藏金砖也好,还是能发家致富也罢,总之雷峰塔的塔砖,就是这么被一块一块盗走,久而久之,以至于雷峰塔的基底层部分,到处都是砖块被挖走后留下的孔洞。
而到了1918年,也就是雷峰塔倒塌的前六年,作家徐志摩曾经在游览雷峰塔后写下的日记中写道,当时的雷峰塔,四大根支撑塔身的砖柱,已经被拆成了倒圆锥体的形状。
年久失修,无人搭理,再加上疯狂的偷砖让塔基松动,因此,雷峰塔倒塌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而雷峰塔倒塌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文人们纷纷写文作诗,鲁迅先生在当时还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除了文人们的笔墨之外,雷峰塔倒塌后,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
因为这些人都认为,是时候光明正大地去拿雷峰塔里的“金砖”了。
那么,雷峰塔里究竟有没有“藏金砖”呢?严格来说,确实有,但这砖里面,藏的不是黄金,而是比黄金更值钱的东西。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杭州城民众几乎是全城出动去“抢”砖,而在抢到手之后,有心急之人当场将砖砸开,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黄金。
结果这一砸,黄金没找到,却发现了一个秘密。
塔砖为长方体,在塔砖的一侧,开有一个约有拇指粗细的小孔,小孔贯穿砖身,两侧用泥土封堵,敲开之后,里面藏着一小卷经书。
经书即佛经,其内容大多为《陀罗尼经》,印在棉纸或竹纸上,卷成拇指大小,用黄绢包裹,放在竹制的卷轴之内,并在两端涂蜡密封,最后塞进塔砖的孔洞内。
这便是当时人们在雷峰塔倒塌后发现的东西,更准确地说,这些藏有经书的塔砖,叫做“藏经砖”。
后来,经过专家考证,这些藏在砖里的经书,是在建造塔时,由出资建塔的百姓以及寺庙里的和尚书写,其目的就是为了祈福积功德。
而这些源自于北宋的经书,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在数百年后重见天日。
不过,由于当时哄抢塔砖的人众多,更有不少百姓参与其中,因此,大量珍贵的经书遭到了破坏,甚至,部分民众还将这些“没什么用”的经卷集中在一起烧毁,据说当时经卷被焚烧后形成的灰烬,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幸好,当时孙传芳的部队进驻杭州,得到雷峰塔下发现宝物的消息后,军队得以进驻,这才驱赶了哄抢的百姓,将雷峰塔围了起来。
末代皇后婉容的老师陈曾寿,当时就在现场,他买通士兵进入后,对现场的经卷加以清理收集,起到了保护雷峰塔藏经的巨大作用。
时至今日,这些尚留存于世的雷峰塔藏经,身价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在2016年,上海朵云轩的春拍中,一篇雷峰塔藏经,最终以2875万元的天价成交。
而这篇藏经,就是当年有人花500大洋,从陈曾寿手里买来的。
所以说,当年雷峰塔倒塌时,所发现的正是这些藏有经书的“藏经砖”,并没有黄金,更没有白素贞,不过,从藏金砖后来的身价而言,这些“藏经砖”也相当于“藏金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