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原)心理漫谈《道德经》第69章 大道至简,道即为客,示弱自己,哀兵必胜
《道德经》第69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大意是:人际冲突中,不主动攻击而是积极防御,不得寸进尺而是大步退让,能排兵布阵却好像无兵可用,想举起胳膊却像没有胳膊可举,面对对手却像没有对手,有武器像是没有武器。灾难莫过于洋洋得意轻视别人,轻视就会丧失“慈俭后”三宝,因此面对冲突情形,示弱者才会获胜。这一章老子针对关系冲突,给出应对建议仍然是示弱,也就是“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让我们想起一个词语“哀兵必胜”,估计就是由此演变而出的,主动示弱一方可以获得胜利,原因就是承认弱才会认真,不轻敌,不打无准备之仗,获胜几率就大。当然这里老子给出一个前提,“抗兵相若,哀者胜矣”,产生冲突双方彼此水平差不多,相若相似,假若一个壮汉和一个小朋友打架,小朋友怎么也很难获胜。哀兵必胜,就是示弱者必胜的意思,这反映出老子推崇“坤”而非“乾”,认可“柔”胜过“强”,欣赏“阴”胜过“阳”。儒家推崇刚强勇猛,建功立业,主动出击,家国情怀,豪情万丈,道家这点上正好反之,柔弱谦卑,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由此可以说,人的前半生多学习儒家,做加法,积极上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半生多学习道家,做减法,顺应自然,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稍微引申到心理层面,做加法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做减法强调“以别人为中心”,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强势,一个弱势。那么做哪个更好呢?看似水火不容,其实一体两面,对立统一,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是对人生一个解释解读解注而已,都是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说人生,结合起来才是整体。佛学强调“不二之法”,也是为了突出辩证思维,不能凡事看表面绝对化,一根筋固执走不出来,跳出庐山看庐山,就是跳出固执看到全貌,不可以对立冲突。既然强弱阴阳乾坤是对立统一,没有对错好坏区分,为何老子孔子等都会强调谦虚这个方面呢?除了老子说的辩证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示弱可以强大,强大则“物壮则老”。还有从心理角度以及人性体验看,人人自恋,好为人师,自我为中心,由此自我面对一个个类似“自我”这样的人,将心比心,用示弱方式就是最佳选择,这反人性,却最有用。结论:老子不过用大实话,一遍遍重复“哀者胜矣”这个生活常识,“我弱我有理”,不仅是讽刺与自嘲,也是某种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