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风华绝代 气韵经天-林徽因书法对联赏读(暨亲友圈六人)

谈人物 说历史 品书法 对对联

林徽因

林徽因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前已经有许多文章,介绍过她那令人惊羡的才华和令人哀婉的身世,她那些优美的诗文和建筑学界的业绩,至今仍在感动着我们。而今天,我想对这位民国才女在写字这一侧面作一点领略。

本篇选录了林徽因的六幅书法作品,想通过品赏她的书法,从这比较单纯的角度,去了解她和她的亲友们的文化内涵,感受她们的人格魅力。

这里选录的都是以对联形式体现的书法作品,因为本系列只选取对联对句,不做其他范围的展开,并且在每副对联作品的后面,都会加上笔者本人的应对联句,作为对原作的呼应与尊重。

写林徽因,我觉得她的丈夫梁思成,以及公公梁启超;她的好朋友徐志摩和陆小曼,还有金岳霖,他们也有一些书法作品,都是应该在这里也为他们写上一笔的,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是值得介绍给大家的。我在写过林徽因之后,接着再介绍这六位不平凡的人物。

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福州人,出生于杭州。清华大学教授,作家,诗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秋月照人 如镜临水

春风润物 自叶至根

这是林徽因的手书墨迹,引用的是清末状元的原句。当我看到这副对联时,眼前好像出现一位曼妙的民国女子,轻盈地向我们走来,正像联中所描述的样子,如秋月照人,是那样的娴静温婉;而她那些动人的诗文,亦如春风润物,仍然在拨动我们心弦。

林徽因,是一位跨越时代的女神。她十六岁时(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十九岁时便加入了当时顶尖的文人组织新月社。她虽然是建筑学专业,但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却是文学,她的诸多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那里面的唯美文风至今仍然是人们的钟爱。如《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等。

她的书法作品,在她绝世才华的光环中,只占其中小小的一部份,但仍然有着璀璨的亮点。她的字,清雅娟秀,却又刚强有力;文静娴熟,却也恢弘潇洒,是有着多种笔体功力的一位书法家(尽管她没戴这个头衔)。上面的一副对联,在那庄重沉稳的正楷笔划中,秀气可见,雄劲亦可见,大家可仔细品品那个“水”字,其形体之美,其内功之深,自不用我多说。

按照本系列名家书法对联品读的惯例,我是要在每一幅对联下面,对应上一幅的,这一联我写的是:

绝世佳人 明山秀水

长风博物 茂叶深根

夜凉虚阁 三篙水

风毡寒灯一穗烟

林徽因的这幅书法作品,是典型的瘦金体,其中的“三”字那一长横,收笔时的那一顿,就特别的明显。但比起一般的瘦金体来,要显得多一些力度。从“夜、水、风、寒”几个字就可看出。这就说明,林徽因的书法,是既善于学习古人,也会发挥个性的。

这两句楹联,是集句于清代诗人鲍之钟和杭世骏诗词,之所以引用,是取里面的雅意。是能把自身的清净寂寥,以及麻烦苦难,都能等闲视之的一种强大的内心状态。文化人面对逆境,时常表现为沉默无言,莫看她们笔下风轻云淡,虚阁寒烟,她们的胸中则是睿智刚强,正气浩然。在为保护首都城墙时,向当时的分管市长发飙,就是一例。

在动乱的民国,尤其是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她和丈夫梁思成,仍在从事着祖国文化瑰宝的采集工作,他们用自己在五台山佛光寺的发现,推翻了中国没有唐代建筑结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有他们的手笔,而新中国的国徽的设计方案,林徽因则是主要参与者。我以古建为题,表达一下惋惜和怀念之情:

深山老殿离魂水

京兆残垣散魄烟

宵清籁灭 黄鹤时紧

山空迹孤 白雁忽来

这幅书法对联,传为林徽因所写,似与其他的作品相仿,但也有人质疑,说落款中的“仲冬十二月”,词义重叠,有“合掌”之嫌,而以林徽因的文学水平,不至于此。其实,林徽因正是由于文学水平非常之高,才在文风鼎盛的民国时期,成为弄潮儿。如果是平庸之辈,泰戈尔访华时,断不会有机会让她去陪同翻译的。

每每为她那优美的诗歌打动,她的诗中说,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才是永远。

林徽因那个动乱的苦难年代远去了,我们现在都已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她怀念的春日就在我们怀中。我应对一联如下:

古阁高瓴 云舒风紧

人间春日 雁去燕来

花静鸟谈天 文直道当世

水清鱼读月 色界尘正观

这是一幅附有小字释文的楹联,书画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不菲,其正楷字体端庄秀丽,板正平和,排列得当,这么多的大字小字,没有一个败字,书写时的身体状态以及心绪是绝对要上佳的。按林徽因的书法水平,应该是没说的,但落款中的“癸未春末”和“海上”却又有讹误之嫌。我查了一下,癸未年为1943年,那时林徽因正在西南联大,在战火中的云南后方,且身体病弱,不可能出现在上海,而这幅字,写的中气却又那么圆,因而存疑。

按说,这副楹联中的情怀格调,确是与林徽因相称的。她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巨大的学术成就,在建筑界,在课堂上,在民众中,都是高雅到极致的。但联句中的词义,有点杂乱,好歹我也以真品视之,并在此对上一联:

热望遇寒天 娇身逢乱世

春情存霁月 烟雨隔云观

万乐既作 足感天地

九能咸有 可为大夫

这副对联,清雅温婉,秀气端庄,看上去仪态万方,美感十足。林徽因写这幅字的时候,是1935年,那时他已离开东北大学,在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任教,并到山西河南等地调查勘测古代建筑,日子还算安稳,在此期间,由于身体状态好,写的字就很稳实。

但随着北平和南京相继沦陷,在逃亡西南的路上,得了肺炎,落下隐患。而云南航校的几位弟弟的牺牲,又给她的病体雪上加霜。

战争环境中的林徽因,将她的爱心慈念,传递给西南航校的飞行员们,她是这些准备为国捐躯的九个小青年们的家长,他们自然地都成了她的弟弟。随着一个又一个弟弟的牺牲,她最看重的飞行队长林耀也壮烈殉国;接着,她最疼爱的亲弟弟林恒,也被性能优良速度较快的日机在空中炸成火球,林徽因又病倒了。而林家,她的堂叔林觉民和族叔林尹民都是辛亥革命牺牲的黄花岗烈士;还有,林徽因曾任民国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也是在征战军阀张作霖时献身的,林家的忠烈,令人唏嘘。我在此献上一联:

万里长空 英魂大地

一门许国 浩然丈夫

林徽因墨迹 观赏

这一幅“林徽因字”,可能是今人的集字,收录在这里,只供观赏,就不做评述了。

下面开始介绍林徽因生命当中几位相关的人物。

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浙江诸暨人,出生于长沙,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是中西哲学结合的代表人物。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之所以先来介绍金岳霖,是由于这幅字,由于里面的内容。

这两句,是金岳霖的悼亡联,虽是一幅看似简单的手书,但却是悼念林徽因最合适的词句, 因而流传甚广。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是林徽因在人间永恒的诗句。

金岳霖是林徽因的好朋友,与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意气相投,既是大学同事,也是邻居,是林家的常客。他是将友情与爱意默默留存于终身的哲人,他的情操,何尝不是人间佳话。据此,我来用一联表示一下:

止水能伴奔腾瀑

封冰也随晴朗天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武侠小说家金庸表兄。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新月诗社成员。

山高水长 终有神悟

风朝雨夕 我思古人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曾经是那样的不管不顾,这种精神上的吸引,可算是长期不懈,直到二人都各自成婚后仍未完全放弃。

徐志摩写的这幅楹联,笔法娴熟,通篇流畅,虽然他算不上是书法家,但作为大诗人的他,书法水平还是不错的。有点说不过去的是,这两句并不是他自己的诗句,而是引用的左宗棠曾经写过的对联集句,这位新潮诗人的古诗词韵律可能并不通达吧。

徐志摩的影响力主要在于他的现代诗,他主持成立的新月社,后来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影响了民国文坛十多年,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等。我写上一联,来给他呼应一下:

诗意绵长 灵犀可悟

风流晚夕 文采照人

张颠草圣雄千古

焦遂高谈惊四筵

这也是一幅集字联,借用的是清代梁同书的句子。这位文学大家真不知道怎么的,遇到古韵,便缩手缩脚的了,我好容易找了他的两幅字,都没有见到他自己原创的古韵联句。是什么原因呢?是把心思都用在写新诗的抒情,或者都花在对于美的追求上了吧。

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曾留学英国。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具有欧美特有的浪漫和唯的诗风,浪漫主义是他的主要特征。一生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这能令他产生创作灵感,也能让他疯狂。即便在自己已经和陆小曼成婚,仍然要冒着风险,赶到北京,去为难以忘却的心上人林徽因的演讲会捧场,在1931年11月19日那天,搭乘的“济南号”邮政飞机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而不幸罹难。

他有一句著名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在此送上一联,给这位浪漫派诗人:

走来云彩谁谈古

作别诗人未开筵

陆小曼

陆小曼(1903-1965),名眉,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曾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参加过两次全国画展。擅长戏剧,与丈夫徐志摩合作创作过话剧,亦谙昆曲,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手好字。

芳草有情 夕阳无语

海棠开后 燕子来时

徐志摩是林徽因的追求者,而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却是林徽因的知己好友。论般配,徐陆才是珠联璧合的一对。陆小曼长得漂亮,在书法和绘画以及文学小说,都很出色,有评论说,陆小曼才是徐志摩的真正的同道人。

因为林徽因主修的是建筑学,她的诗,她的文章,她的书法,只是业余爱好而已。而陆小曼,文化则是专攻。很大程度上,陆小曼的字画,是好于林徽因的。但这幅字,依我的见解,是不及林徽因那几幅的,可能更当时的书写环境有关吧,反正我觉得写的欠精神,有点软。

这副楹联,是引用的晚清进士薛时雨的句子,有诗意,有画面感,语境是很好的。我也写上一联,来应对一下这位与林徽因有神交的美女才女:

彩凤双飞 灵犀不语

海棠社结 宝黛来时

七宝楼台八宝装

回文才思双文貌

这是 陆小曼的一幅重要书法作品,笔法雄劲,洒脱豪放,如不看堪落款署名,真不认为是出于女流之手。陆小曼的书法刚中有柔,柔中带刚,似有吴湖帆的笔法,但我看比他更有张力。真可谓人美字也美。

但作品中的字题跋小字,细看则有些松垮,可能与大字不是同时写的吧。

但是 ,一个女子的书法能达到这种境界,已经非常的出色了,在民国那个时期,绝对是会惊艳一大拨人的。我来对上一联,写写这位小资情调的民国小姐,但要根据对联通常的平仄音律要求,把上下句颠倒一下位置了:

出众才思惊人貌

奢华生活亮丽装

自从天女盘中见

直至今朝眼更明

这幅手书,直接写了她与林徽因,这说明两人的交情非同一般。如联中所写,她是把林徽因比作天上的月亮的。毕竟林徽因的才气乃至名气,都比陆小曼大呀,按现在的说法,陆小曼应该是林徽因的粉丝。

这幅小楷清爽细腻,干净利落,书写的时候应是一气呵成的。

作为徐志摩的妻子,她自然能跟徐志摩学到了很多,毕竟是个聪明伶俐的才女啊,美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在此对上一联:

美依倩女 字中见

才借名媛 月更明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1901—1972),林徽因的丈夫,籍贯广东,生于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

春回地暖

蝶舞花开

上面介绍了林徽因的三位朋友,现在再来介绍她的家人。先说她的丈夫梁思成,请看他的一幅四字联。

此副楹联曾出现在北京的一次秋拍会上,八个字的隶书,很雅致,很俏丽,颇有蝶舞花开之意境。

梁思成擅长隶书,以前看到过他的几幅字,大都为隶书,且非常漂亮。但再怎么好,他也没有被称作书法家,因为人家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是国家建筑界开山鼻祖般的人物。写几个字,只是工作和生活需要,闲趣而已,并不是人家的努力方向,但他的字也够好的了。

梁思成除了在民国时期建立的功绩和名望,建国后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最出名的。而扬州的鉴真和尚纪念堂,也曾获国家建筑设计一等奖。建设部的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以梁思成名字命名的,他还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梁思成是一位大家,不同于妻子林徽因的芳名,也不同于父亲梁启超的政声,他是重要领域有重大成就的学者。我以当下对古建文物修复开发的热忱,也用八个字,送上一联,告慰先生:

春深水暖

秋熟镰开

蝶衔花蕊蜂衔粉

犀辟尘埃玉辟寒

此楹联曾出现在嘉德 2014春拍会上,是集的李商隐诗句 。

看看联中的书法,隶书写的还是比较规范的,但略感生涩,力度也稍弱,远没有上面那幅春蝶联写的漂亮,但绝对是真品。

联句中的词义还是很好的,毕竟是唐代大诗人的原句啊。我好歹也来对一下吧。

花送芳香风送粉

蝉催秀色柳催寒

这是一幅诗题扇,我看应能称得上是梁思成的得意之作了,因为这幅字写的确实很漂亮,录上来,是让大家欣赏的。因为不属于对联范畴,在这里就我不做评说了。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林徽因的公公,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百日维新领袖,新法家代表人物。

浮云心事谁能识

明月襟怀故自高

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因为戊戌变法的巨大影响,他的名气好像要比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要大好多。

梁启超的这幅手书对联,是很见功力的。应属楷书,但笔法似隶书为主,魏碑与楷书相杂,字体不但非常独特另类,却又非常美观成熟。虽然属于几种字体的杂糅,但也已自成一家了。李敖就非常推崇梁启超的字。

梁启超应属于天才超天才级别的人物了。政治、史学、文学、经济、教育、新闻、自然、宗教、伦理等学科,都有建树,光是有关书籍著作就有一百多种。

一生著述足有2000多万字,按40年写作时间算,平均每天至少要写2000字。这么大的书写工作量,加上少年苦练,毛笔字焉有不好之理。

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师从康有为,主攻碑体。便从唐楷转向汉代隶书和魏碑的研究。这位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大学者,由于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太高,其书法的声望就不明显了。使得他非常高的书法造诣,淹没在文章政论的海洋之中。

他的这一联,选集的是古人名句,上联出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下联出钱诩《客舍寓怀》,之所以引用, 也正是他要借此表白他那宏达的胸怀与经天的心志,而“浮云心事”只不过是稍掩锋芒罢了。

不过,天才也不是万能的。就这联当中“谁能”与“故自”四个字,上下联的对仗词性就被弄错位了,明显的对仗不工,本应以“谁”与“自”相对,“能”与“故”相对,才合乎词性要求。想来也有趣,古人也有失手的时候,抑或大学问家就不用再拘泥小节了吧?我以康梁帮助光绪维新失败为题,跟上一联,赞颂梁任公先生这位饮冰室主人:

经天韬略后天识

旷世雄才当世高

神龙万变海天小

猛虎一声山月高

这幅梁启超的楷书楹联,其纸本被收藏在常州博物馆,下署集张猛龙碑。

这幅字与上面介绍的一联相似,笔法是他常用的,很工整,很庄重,是认真其事题赠给那位怡庭友人的。

联中所言神龙猛虎,应是有所托指的,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他的志向绝不是吟风弄月,画虎描龙,他想改变君主政体,宣扬民权论,他批判“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封建说教,认为君权是中国致弱之根源。他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来改变国运。其志向抱负就在联句之中。我附上一联:

君权盛极民权小

旧政衰微宪政高

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这幅行楷写的很潇洒,全篇乃至每一个字,都是动感十足,一种悠扬气韵,似从笔划间逸出,妥妥的大师手笔。品赏这幅字,是要综合好几种字体来揣摩的。圆转外拓、 轻重徐疾、提按分明,姿态飞动,其运笔手法之妙,技艺超常。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粗浅的爱好者,在这幅字面前,都有得一品。

这一联是借句宋朝方岳的七律诗,《水月园送王侍郎》,后两句颈联是: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这几句都是悠闲退隐的一种表述。

梁启超随康有为“公车上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财务总长。五四运动后,倡导文学革命,晚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像这样的文化巨匠和政界达人,对他的儿子梁思成以及儿媳林徽因形成影响力是必然的。我也来一联凑趣:

公之树者文坛也

子其功夫建学乎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的生父林长民,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是一位传媒曝光率不高,但却功名显赫的民主革命家。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人,为中国宪政派重要人物,曾任早期的民国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外交委员会主任等职。曾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后被推为国联总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后任福建大学校长,又任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

雪窗快展时晴帖

山馆闲临欲雨图

现在开始介绍可能大家并不熟悉的林长民。他是林徽因非常了不起的父亲。

这是林长民的一幅行书字帖。初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稍微仔细品一品,就觉得功力非凡,每一个字都感觉很有力道,无论是上下结构的“雪”,内外结构的“图”,还是左右偏旁的“窗、时、晴”等,都可从字架里面,似乎看到有一种很沉稳很遒劲的笔力透出来;而从这种笔力当中,又透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来。

但我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他的字写的非常好,可惜毛笔的质量不咋的,收笔处好像有点秃,可能现代的制笔工艺比那个时代高超吧。

对联的内容,引用的是名帖。因为林长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是当时名满天下的书法大家,他自己必定也是一位名帖控。对《快雪时晴帖》这样的文化瑰宝,肯定是很上心的,故而他的对联句子里以名帖为题,就再也正常不过的了。

早在二十世纪初的1901年,林长民就曾与林纾、魏易等人主编《译林》月刊,后来又编译《西方东侵史》,又曾两度赴日留学,在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法,并获学士学位。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对王羲之的墨宝不爱才怪。我借用林公的联句跟和一联:

行家自许名家帖

高手齐瞻圣手图

子固精神老坡气

茶山衣钵放翁诗

林长民的这幅字,写的很是轻快,飘然洒脱,用笔挥毫流转钩旋,颇有身姿舞动摇头摆尾的神态,这是一个功夫老到的书法家才有的笔法。

他是集的宋代戴复古与清代张应昌的诗句,满满的雅意高情。联中提到的子固,是欧阳修的字号,而茶山居士则是陆游的老师曾几的雅号,从题字可见,民国初年的国学文风是非常鼎盛的。

林长民也有桂林一枝室主、双栝庐主人等雅号,他曾与梁启超组办过讲学社,曾极力反对段祺瑞内阁的亲日外交,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揭露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是一位有着爱国心的文人学者。他的这幅字,正是他个人情操的写照。我以一联应对,来写林长民先生:

士子情怀乾坤气

骚人风骨天地诗

居身不使白圭玷

立志直与青云齐

这幅赠友的手书,林长民写的比较潦草一些,随和一些,其中的“不”字,已超出行书的形态了,但同样的,每个字的笔力不凡,而绝非敷衍朋友的题字。单看那“使”字,就是很有味道的。

林长民在赠友联中,以白圭和青云互勉,他的一生,就是这样的高洁。为了国家利益,文人也常常奋不顾身,在反对军阀,讨伐张作霖的战事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瘦小的身躯倒下了,但他那高尚的人格情怀,以及丰厚的文化因子,已为后世传承。这当中,就有他的优秀儿女,就有林徽因。我借用林长民先生的原句,稍改几个字,再送给他:

洁身未使白圭玷

英名已与青云齐

少女林徽因

本篇有关林徽因和她的亲友团,到这里已经介绍完了。

虽然这里只选录了她们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

我们通过熟悉她们的生平,领略了那个并不遥远的时代;

通过品赏她们的书法作品,了解了那么生动感人的文化;

通过品赏她们写的诗词,得到了一点文学上的美感享受。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才女那永不过时的唯美诗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学士林徽因

诗意林徽因

林徽因在工作

林徽因与梁思成测绘古庙

林徽因与友人陪同泰戈尔

林徽因与梁思成

林徽因在病中

永远的民国女神

江东艾草 癸卯中春 写于 南京清凉山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