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雅礼中学27年的高考对联成网红打卡地,今年学校高考对联是什么?

又到一年高考时。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创纪录的1291万人:千军万马同赴一个疆场,同为抵达各自理想而战,想想都令人心潮澎湃。

每到此时,长沙雅礼中学门口的高考对联与考点门前的汹涌人潮和精彩对联相映成趣,已成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一景和一张文化名片。

去年,雅礼中学正门的高考对联是:

砺暑磨寒期试剑 飞天蹈海看腾龙

身怀抱负,壮志凌云,少年有梦当自强。这是胡党生老师在浏阳景雅中学任上,应雅礼中学之请而创作的。整幅对联形式大气内涵、遣词典雅、字节铿锵、简短晓畅,内容祝福励志、引人向上,既自然而然地切合学子学习高考的情景,又浑然天成地嵌入飞天蹈海的举国壮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责之心力透纸背,当能激发千万学子心中升腾起一脉书生报国的浩然之气,既如贩夫走卒,一看就能明白,一眼就能记住。妙就妙在对联站位高,雅俗之间,文化意蕴突出,不掉书袋却又通俗易懂,一如既往的雅礼高考对联风格。

唯其如此,每年高考时节,雅礼中学门口成了市民风红打卡地,富有感染力传播度的高考对联也为其增色不少。长沙的人文景点当年付之一炬,如果你这时候来长沙,除了去步行街、岳麓山、橘子洲打卡,我推荐你去各大高考考点一走,绝对不虚此行,至少其文化含“精”量满满的。

雅礼中学历年的高考对联风格是什么?大气内涵、遣词典雅、音节铿锵、简短晓畅,祝福励志、引人向上。可以说,二十多年来,雅礼中学高考对联已经自成一格,自成一景,在同城高中对联中独树一帜。世人皆知,作为四大名校之一,雅礼中学教学厉害高考牛逼,却没想到雅礼中学的高考对联也如此令人过目不忘、“于我心有戚戚焉”,二者完美匹配。

步月登云飞万里 扬华摛藻赋千秋

万里驱驰勤策马 十年砥砺喜登峰

既登大雅开天地 当启宏图贯古今

雅礼中学名声在外,历年高考对联成经典

随手选出的雅礼中学几副高考对联,无不符合上述特点。鲜有人知的是,这些精彩对联是胡党生老师和黄承谦老师联合出品:胡党生老师出联,黄承谦老师出字,以变体隶书书写,二者堪称珠联璧合,既是值得玩味的文化作品,又是意蕴无穷的视觉产品。

今年是胡党生老师为雅礼中学连续撰写高考对联的第27年,从三十多岁风华正茂写到六十出头华发已生。一拨拨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看着他的对联从这里走进考场,奋力一搏,然后斗志昂扬地奔赴下一个梦工场。

说起来,胡党生老师与雅礼中学渊源颇深,为学校写对联,既是感情使然,也是事关信任。“1993年,我从浏阳调入雅礼中学,从此与雅礼中学结下不解之缘,从1996年一直为学校拟定对联到现在。”胡党生老师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为雅礼中学写对联是在校庆90周年,这是一幅豪气干云、霸气透纸的佳构。

湖广有谁超雅礼 楚湘无我逊风骚

底蕴所在,力量所在。雅礼中学的历史地位,全被一联击中。刘维朝校长一下就认可了胡党生是深深地“懂”雅礼的。“他喜欢大气内涵又内敛的对联。”从此,胡党生老师就成为雅礼中学高考对联的“御用”撰写者,即便早已离开雅礼多年,这种信任与合作也从未中断(中间一年除外)。

他们在考场奋笔,他在纸上为他们鼓劲助威。经年的积淀,多年的坚持,从不混圈子的胡党生老师写对联有自己的坚守。他有一个五切理论:切人、切事、切情、切景、切时,使得他的对联对象性、场景性非常好。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胡党生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二是他认为好的对联要用典,但这也要以通俗晓畅易理解为度,一句话不要让用典成为大众“悦读”的障碍。三是坚持以七字短联为主,便于句读传诵。

长沙市一中高考对联也不错,惜乎稍长

长久思考和始终践行之下,胡党生老师的高考对联也渐成自己的风格。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刘新权馆长评价其高考对联:“对仗工整,遣词典雅,有内涵,耐琢磨;贴合高考,鼓劲励志叮咛始终贯穿其间,同时又不霸蛮拔高,在一众高考对联中殊为难得。”

湖南师大文学院黄耀红教授说:“雅礼中学的高考对联,总体感觉一是大气,始终有一股丰沛的气充盈其间,二是简短精练,朗朗上口,传诵感强;三是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感,境界较高,将百年雅礼的厚重底蕴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进行了很好连接。”

言归正传,今年胡党生老师又为雅礼中学高考带来了什么对联?他还是老规矩,一如既往提供几副对联,供学校选。这次他写了三副:

济世贤才出瓜井;冲天彩凤起凰墩。

同怀夙愿担当起;共赴征程勇毅行。

纵横大海千帆竞;驰骋高天百凤飞。

你喜欢哪一幅呢?你猜雅礼中学最终选择的又是哪副呢?我选的是第三副。而胡党生老师透露, 雅礼中学选的也是第三幅。

胡党生老师,不光为雅礼中学写对联,也热忱地为其他学校和社会写。南雅、长郡湘府、长铁一中等长沙名校都留下了他的对联。株洲、湘潭、岳阳、常德、衡阳、邵阳、怀化等地学校也纷纷慕名向他求联。

“百载荣光承雅礼 一轮霁月照天心。”是为雅礼天心中学所作,既结合了历史、地理、人文,又突出了雅礼中学与原天心一中之间的渊源,还给人一种很好的场景感和想象力。

传薪有斯人,吾道方不孤。这些年胡党生老师一边写对联,一边著书,一边开讲座,做些对联普及的工作。他说,自己有责任在普及对联文化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