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题对联高手毛泽东

前面两篇文章讲了毛泽东同志对对联的故事,对对联是别人出了上联,主席对下联,主席对对联的功夫了得,都是千古绝对。我们再看看主席题的对联,那也是千古绝对。

1、 题第一次反“围剿”誓师大会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分兵八路由北向南,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法,进攻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当时,红军只有约4万人的队伍,毛主席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打破敌人的“围剿”。

为此,12月下旬,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召开第一次反“围剿”誓师大会。

毛主席题了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什么是游击战?是由民兵、游击队、或由正规军组成的游击部队,与人民群众密切配合,灵活机动地袭击敌人的作战方式。

什么是运动战?由正规兵团在较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

后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成为红军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是毛主席根据当年在井冈山一带当土匪的朱聋子的“打圈儿”延伸归纳总结出来的,好说好记,朗朗上口。

红军反第一次大“围剿”

2、 题“四星望月”

1930年秋的一天,毛主席来到兴国县长冈乡做农村调查,村中的刘大娘给毛主席做了一道好菜。

这个菜是这样做的:用猪肉片蘸上米粉,下面垫芋头片,拌之以酱油、辣椒粉、蒜头瓣等调料,然后分别盛在四个盘子里,三个小盘放在下层,上面叠放一个大盘,一起放在蒸笼里蒸。

这是当地人最爱吃的拿手好菜。

毛主席吃得开心,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孙大爷说这里世世代代只会做,却叫不上名字,陪同的乡干部马上插嘴请毛主席取名。

毛主席说:“好说,好说,那我就为这菜撰副对联吧!”

上盘下盘,盘叠盘,猪肉、米粉、芋头片,盘盘装好菜;

主料配料,料拌料,酱油、辣椒、蒜头瓣,料料出佳肴。

横批是:四星望月

在场的群众齐声赞好,连称“好联!好联”。

从此“四星望月”的菜名就传开了,成了兴国待客的一道美味。因为是毛主席起名的,更增加了其文化色彩和名人效应。

兴国县名菜“四星望月”

3、 为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老先生题的挽联。

1939年7月5日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字膏如,在四川乐山沙湾镇病逝,享年86岁。

毛主席亲手为郭朝沛老先生题了一副挽联: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郭朝沛年轻时当过学徒,酿酒、榨油、做生意、学医等等,终年为家里奔波。

他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德高望重。

郭沫若,文坛巨子,属于“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文武全才,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其《女神》、《屈原》等为中国文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上联,从数典开始,由郭朝沛联想到东汉的郭有道,高度赞扬了郭朝沛老先生的立身、处事、为人、高寿、美德等等,用典恰当,言语高妙。

下联,悼父赞子,对郭沫若的文韬武略以及昂扬的斗志予以褒扬。

上联的大意是:先生,您是东汉德学兼备的郭有道再生转世,虽然在陋室中藏身,竟享受如此高寿,说明您美好的德行已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甚至超过古人;

下联的大意是:您的儿子郭沫若是当今文坛备受推崇的一代文豪,他投笔从戎,在革命军中纵横驰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各界人士团结一道,共驱日寇。他的丰功伟绩,足可以树碑立传,用以激励后来之人。

文坛巨子郭沫若

有道:是汉代选举科目之一。东汉的郭泰、张奂的儿子张芝以“有道”的身份被朝廷录用,时人称郭有道、张有道。

后身:佛教用语,佛教有“三世”的说法,“后身”为转世之身。

衡门:指简陋的房屋。

克:能够

遐龄:高龄、长寿。

明德:美德

通玄:达到很高的境界

哲嗣:对他人后代的敬称

宗匠:学术上有很大成就,为众人推崇着。

戎幕:军营

奋飞:振翼飞翔

勒石:刻于石碑上,使其永存于世。

来兹:来年。

通过注解,大家就明白了对联的内容。

我们知道,毛主席为文,那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

比如他给不认识几个字的马毛姐题词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给枣园人民题词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给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主席知道郭沫若是当代大文豪,为文就特别注重文字的选用,遣词造句异常讲究,而且用典较多。

可以说,这副对联是毛主席所写对联中的上乘之作,在中国对联的汪洋大海中也是独树一帜,很难被超越。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