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短句

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这是一副对联,横批是修善修德。这两句话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忠厚传家久不是一句虚言,王氏作为官宦之家,世代为官清廉、忠厚,从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王巩等几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洁、忠厚老实。比如,王祐劝杜重威效忠朝廷遭贬谪,却依旧写文章警示世人。

王氏虽然在为官过程中经历过一些波折,但是秉持着忠厚的品性,依旧能代代为官,而且出过宰相,家风家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后辈当中更是人才辈出,都能宽厚待人、友爱笃实。王氏因宽厚、仁义、忠诚、善良传家,让子子孙孙在老槐树的隐蔽下修善修德。

忠厚传家久意思是意思是把忠实、厚道的品德世世代代传递下去,而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事情做,那样可以让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总体来讲重心还是放在忠厚品质与学习上。

这两句话不仅在古代适用,现在我们做人也需要行得正坐得直,凡是要做到问心无愧,一些家族的优良品质和德行要继承。另外,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上联是忠厚传家久,下联是诗书继世长,横联是修善修德。意思就是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象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之根本是忠厚。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两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清代文论家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凡铭多有叙于前,是文叙中以“天”字为骨,铭中以“德”字为骨。叙中铺扬功德世系极其盛矣。铭中“吾侪小人”六句,有规勉其子孙意,乃为得体。若一味夸张,纵然切合,非名笔也。王氏勋业、世德,得此名笔益显,乃见文人之笔,尤光于史。

1、要做到忠厚,就要有任劳任怨,只讲耕耘,不图回报,无为而为的态度。要象大地一样,养育万物而无所图,显示其善的本性,有一种奉献的美德。

2、忠厚就要做到宽大、包容,有容人之心,容人之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生在世,自己会犯错,别人也会犯错。对犯错的人应该包容,不能过河拆桥,更不要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人能做到容人莫容己,就可谓宽厚了。只有厚道才能得人心,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立身处世长久。

3、忍辱负重能吃亏,是忠厚的另一种表现。老子曰:“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面对挫折、灾难,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不能委过于人,文过饰非。只有能忍辱负重,别人才能依恃,才能成为家族、家庭的栋梁。

1、诗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人生天地间,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须掌握生存的技能。《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2、知书才能达理。古人云:“胸有诗书人自华”,知书才能达理,才能文质彬彬,才能宽容大度,与人和谐相处,受人尊重,处世长久,才能得到他人、社会的帮助、福佑。

3、诗书能够开启心智,使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到提高。人生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长久,象历史上的范蠡、张良等。而智慧的获得需要文化知识的获得和历练。知识并不等于智慧,但知识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使其见微知著,探赜索引、沟深致远,才能使人趋吉避凶,才能是家族经久不衰。

4、知行合一,以获秋实。学习知识既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为了行道立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利世利人,才能为世楷模,才能长久。

5、诗书能陶冶情操,提高境界,提升审美情趣,达到家族、家庭的和睦与和谐,使家道久远。

忠厚传家久的下句是诗书继世长,此句出自苏轼的《三槐堂铭 》,意思就是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象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

端蒙养、重家教,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庭建设有利于引导家庭成员遵守家庭道德规范,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勤俭持家、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

形成守护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家训文化也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扩展资料:

《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

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百度百科-三槐堂铭

人民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的下半句是诗书继世长。

这是由苏轼的《三槐堂铭》延伸出的一副楹联,原文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语出宋朝苏轼《三槐堂铭》。

释义: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具有忠诚、厚道的品质的家族才能像诗和书那样在世间长久流传,经久不熄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以上就是关于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