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一邱之貉

成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è

成语简拼:YQZH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一邱之貉

邱,同『丘』。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同『一丘之貉』。

(1)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一邱之貉”几个大字。

(2)庆安县第一中学的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邱之貉”。

(3)小唱写不出成语“一邱之貉”,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4)小迪不会写成语“一邱之貉”的最后一个字。

(5)志海叔叔给玫璎和凝丹讲述了“一邱之貉”的成语故事。

(6)盖所恃以缉犯者,专在差役,而差役之弊积重难返,民受其害,官被所蒙,举世如一邱之貉。一

一:yī 1、《狼》:『一屠晚归。』2、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邱

邱:[qiū] 〈形〉不好。要好勿会好,要邱也勿会邱。――《海上花列传》;说你品行实在邱。――华广生《白雪遗音》。之

之:zhī 1、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貉

貉:hé 一种野兽。《列子·汤问》:『貉逾汶则死矣。』mò我国古代东北部一个民族。《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第而异俗。』一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邱

邱:《酉集下·邑字部》《唐韵》去鸠切《集韵》祛尤切,□音丘。地名。之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貉

貉:《酉集中·豸字部》《集韵》《韵会》《正韵》□曷各切,音鹤。本作貈。《正字通》貉似狸,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墨客挥犀》貉状似兔,性嗜纸,人或击之,行数十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既行复睡。《诗·豳风》一之日于貉。〈笺〉往搏貉,以自为裘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貉踰汶则死。《淮南子·修务训》貛貉为曲穴。又虫名。《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又《广韵》下各切,音涸。义同。又《唐韵》《集韵》《韵会》□莫白切,音陌。《说文》北方豸种。《五经文字》貉,经典相承作蛮貊。《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又《秋官·貉隷注》征东北夷所获,选以为役员。《公羊传·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注〉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税二十而取一。又《尔雅·释诂》貉,缩纶也。〈注〉纶,绳也。谓牵缚缩貉之。又《集韵》末各切,音莫。《尔雅·释诂》静也。又《集韵》《正韵》□莫驾切。同禡。《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田猎,祭表貉则为位。〈注〉貉,师祭也。《尔雅·释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礼》作貉。貉又为貊字,古今之异也。考证:(《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八貉。)谨照原文八貉改九貉。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