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三融 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以大职业教育观
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满意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为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契合点,也是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要为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必须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打通“任督”二脉,主动与不同教育要素开放重组、与各类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互动融合,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一、以职普融通为关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 思想脉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重视综合技术教育,认为教劳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综合技术教育是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是消除现代生产的固定分工、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黄炎培重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影响至今。路易·艾黎抗战期间在中国西部举办的培黎学校,倡导“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有关普职融通的研究是刘经铸1989年6月刊发在《职教通讯》的《普职并举 以职促普 长短结合 以短养长》,介绍安徽六安轻工中学“普职并举,以职促普”。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 数据平台检索到职普融通的相关论文447篇,其中,普职融通194篇,职普融通17篇,这些论文的内容:一是聚焦在普职融通的教育理念上;二是基于课程层面进行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研究;三是基于学校层面进行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研究;四是在教育体系、办学模式、资格证书等方面的研究。 政策变迁。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要逐步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学习科目可由学生自己选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96年《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1999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2003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201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职普沟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向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实行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明确出现了“普职融通”的表述,比2017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时间更早。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来促进职普融通。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普融通从高中阶段扩展至中小学,直至2021年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政策视域拓展到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全学段、各层次。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明确了职普融通及其实施途径。从政策倡导变成政策要求,最后上升到国家法律,体现了国家对职普融通的高度重视,职普融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抓手。 实践探索。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多地、多校开展了职普融通试点, 四川省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2012年最早开启了国家试点探索。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职普融通育人模式改革。从形式上来说,职普融通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大多数是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二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职普融通;三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以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的形式来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职普融通”,清晰地显示出从构建“立交桥”式的沟通框架到实现各级各类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各领域、全要素融通、融合与融汇的政策思路,指引着我国职普融通的发展方向。 二、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 理论溯源。国内最早提出产教融合这一说法的是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该校在探索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过程中,提出“产教融合化”,即“遵循产品的选择一定要适合课题训练的要求,千方百计寻求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产品,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时间观念及动手能力”。学校对产教融合内涵理解为“产”仅指产品,“教”仅指实习教学(加强系统化管理不断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5年第2期)。另据Cnki数据平台笔者检索到产教融合相关论文1.09万篇,产教深度融合相关论文 569篇。 政策变迁。1996年《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时代以来,教育部印发《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产教融合”首次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政策用语,上升为国家意志。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 资本、管理、数据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产教科融合作为国家理念、国家制度、国家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内涵和外延。 实践探索。产教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结合到分离再到融合的过程。从新中国早期的依附企业厂矿举办学校,到后期的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成为重要途径,发展校办产业、以厂养校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办学特色。随着改革开放初一批普通高中转为职业中学,以及20世纪90年代企业办学职能的剥离,职业教育的“产”“教”从“融合”走向了“分离”。新世纪以来产教再度融合,陆续出现了订单班、教学工厂、集团化办学、中国特色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双向赋能。深化产教融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统筹推动作用,统筹部署、协调推进。深化产教融合,要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一体”、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两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 三、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理论溯源。19世纪初,洪堡倡导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研究与教学统一新模式,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大学发展从单纯教学转向科教并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科教并重转向科教融合则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Cnki数据平台进行检索,检索到产学研结合的论文2193篇,科教融合的相关论文607篇,高职院校科教融合论文18篇(最早的是科教融合论文是,科教融合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第5期),科教融汇论文12篇,全部是近期发表的论文。 政策变迁。2012 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提出了新的育才理念:“科教融合,联合育人”,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实践探索。科教融合的理念在我国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将科教融合作为一个核心命题,一些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计划学校,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也按照这种理念拓宽了办学思路,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教融汇”。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多主体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开展有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为技能成才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拔尖创新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 End -
来源:转载于职教帮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往期推荐
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团委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2月13日至14日召开,大会亮点抢先看 | 关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甘肃:给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设目标
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丨你的样子,就是职业教育的样子?
新学期,请收下这份健康锦囊
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职专公众号
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贾康炜 宋鹏飞/编辑
卜鹏旭/初审
张鹏程/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