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上海人常讲的做人做事要(拎得清)具体是什么意思?
个人理解的拎得清,是分得清轻重主次、 利害得失,不做失分太多的事,做人做事得体。不会亲者痛仇者快。
我删了原答案,可能我的答案还会被折叠,但我不在乎。
拎伐清,拎得清,我只是在海派电视剧里,和一些纪录片里浅尝撤止的知道大概意思,其实还是没资格来这里发表大论,所以我删了这个答案。疫情给了我新的感受,所以重写了。
其实拎得清和拎不清只是个中性词,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疫情期间,融不进去上海本地人的打工者得不到食物和帮助,看来是缺少中国的人情味的,而本地人也可以不对人施以援手发疫情财用他们伐拎清来逻辑自洽。在繁荣时期,拎得清保证秩序,在困难面前,这个词显得很冰冷。而这种西式犹太刻薄的冷漠还被推广至全国,成为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翻脸的论据。
语言其实是个工具,内心如何发心,做得极端不极端,才是评价标准。界限那本书的中文翻译《过犹不及》可以解释这一切。外国人的意思,中国的翻译者还升华了,我只想说西方的界限感和我们中国的分寸感比较,并不值得推崇,没有弹性,过于死板,使用的人太过教条和固执……我们中国人本来非常聪明很会听音看颜色看局势,被这个虚伪教条自私的界限弄到作茧自缚退化愚昧了,其实还是很可惜。
上海土著来浅答几句。
这个语汇本来就涵义丰富,还带有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一句两句还真说不清楚……
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来说,大概就是:
核心是,自重(self-aware)的同时能尊重界限、尊重他人,不失分寸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
应该可以视作上海人长期以来普遍推崇的“行为规范”。上海有什么好?
【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楚葵 讲的比较好了。
拎的清,就是明事理,讲规矩,知分寸,懂进退。
大白话一点,懂得在整个人际与事情关系中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角色,并根据这些来做出适当的表现,无论说话还是举止。
什么场合站什么队,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心里要毕清丝爽,自己要会看山水,别人划领子要接的上,这就叫拎的清。
拎不清的,就是戆大,脑筋搭牢,勿清爽。关系理不顺,脑子血管搭成一团,可不就和电线一样短路了,灯泡爆炸起火,这叫拆烂污。
拎的清,其实是个传统人情社会和现代商业社会做人做事智慧的混合。既讲个人私权,界限,“不该管的事情不要管”,也讲熟人关系,人情,“该出头的时候要出头”。
这是旧上海的特殊社情造成的。从乡土社会慢慢过渡至现代社会,虽然移民来自四乡各地,有了公司、社区等现代组织结构,以商业、法律的契约、信用行事,但仍然脱不开乡土社会的底色。店铺、工厂、行会里的师徒、同辈(兄弟),都有拟血缘形态的色彩。
在这半乡不乡,半洋不洋的社会里,如何调整各种力量、团体的关系,维持大社会秩序的运转,就成了重要课题。所以脑子最拎的清的,就是最好的居间人、调停人,“老娘舅”,就是这么来的。
【1】 该争取时就争取。别听那些什么要中正平和,等待就有机会。普通人你就得努力,当你勇敢表达自己的态度和野心时,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为你绕路。往前看,别烂在过去,成熟的人眼里都是前途。
【2】没事不找事儿,遇事不怕事。人得学会善良中带点“锋芒”。
【3】你总觉得还有时间,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4】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全是答案。
【5】会遗憾,但不后悔。会争取,但不强求。
【6】不要圣母心。当你试图去拯救一个人的时候,他一点都不会感恩你的,而你的人生一定会被他拖si的。
【7】江湖的规矩就是人走茶凉,默契散场。不要问问就是不懂规矩。
【8】先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再去做你喜欢的事。前者让你有饭吃,后者让你有念想。
【9】你总关心别人怎么看你,但狼从不理会一只羊的意见。
【10】能力越大屁事越多,该装傻的时候要装傻。
【11】不说硬话不做软事,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
【12】 平静的湘面孕育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创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13】当一个人具备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拥有的神韵,那么他一定经历过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苦难和阅历,铜墙铁壁也能彻底冲碎。
【14】新进入一个圈子,不要太过用力做到100%的好,哪天你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只做到80%
的好,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说你退步、懒散了。
【15】别“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关键时刻别人肯定对你不屑顾。平日多散财,遇事好开口。
【16】饥不择食,虽然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但是也能解渴啊。
【17】时间识人,落难识心,不经一事,不懂一人,不赌天意,不猜人心,天意输不起,人心猜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