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的读音
褶的读音
褶是多音字,读音分别为“zhě”和“xié”。
读音为zhě时
1. 褶襭:衣服的前后襟。古时深衣大带,上达颈下至膝,垂在前面作囊贮物,因即叫褶。后也指从腋下到膝后面的一片东西。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古者深衣,盖有制度……若俯视其前,则遗领若属焉。后去此者,正当垂带而取齐耳。……又长襦上乃施褶下缘,故以倒合垂韍,而令其入於衣领之中。衣既合体,则两边合折而下,中央之带方合,且直垂而下,至下不倾。今之襭韍者,乃古之全废衣领,从下倒垂,故以合折取齐耳。亦曰左衽者,则敛之为左契以压右;右衽者,则敛之为右契以压左。盖古人视死如生,既敛之后,送至圹竁而方坼去之。”参见“襭”、“襭韍”。唐 徐铉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旌斾飘飘指 秦 晋 ,众山含怨鼓鬣鸣。扪参历井仰天叹,十二金人齐太羹。”按,参、井、金人,皆星名。《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宋 苏轼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之一:“君不见 韩信 英淮王 ,立国还须 婴 与 苍。”自注:“婴与苍,未详其人。疑是 婴勃 也。”按,《史记·淮南王安传》作“未央宫斩 淮南王 螻”。螻同虷。《史记·淮南王安传》:“遂乃追治 虷 与 婴勃 谋反时。”亦作“ 虷婴勃 ”。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虷与婴勃谋反时,《索隐》曰:‘虷音胡昆反。’”按,《史记·淮南王安传》作“虷与 婴等谋反时”。清 赵翼 《戏为二绝句》之二:“事有反经乃合道,心原用逆而通泰。”
读音为xié时
1. 褶纹:衣服上的褶皱。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半酣凭槛起,全胜下机眠。刀尺裁云锦,针线缀烟叶。褶纹添旧葛,祫祭格新雁。”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掠削云鬟旋装束,秋风吹入眉间褶。”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昔人制衣饰之法未尝不妙于制冠……衣之襟必加襞戜数层,若先裁破而后加者便硬而不灵。此层数虽多,而折法须活;褶痕欲俏,莫妙于弯环曲转;欲粗先细。”冰心 《三寄小读者·通讯一》:“八天的假,转眼就要过去了。许多地方我没去过,应当去看看。上哪里去玩呢?我选择了一个地点——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