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诗歌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半个月圆的夜晚,也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有了“上元节”的称呼。元宵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关于“踏青”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曾令群臣于正月十五日踏青,举行野餐活动。当天是个鸟语花香的好日子,人们在赏花祈福的时候,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亮的圆月,众人顿生崇拜之感。当晚,有人点燃芦苇并造成火宅,迅速蔓延,威胁到当天踏青的人们。但是,正当大家陷入绝境之时,一个名叫吴起的智者,想出了用纸灯笼点燃,帮助人们找到安全出路的方法,最终化解了危局。自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用彩色纸制作灯笼挂在家门口,以示平安、繁荣、幸福。

此外,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就是关于“投筅子”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姑苏神仙”。她嫁给了一个富商并育有一子,但是她对自己的婆婆不太尊重。不久之后,她的婆婆去世了,留下了很多财产。由于“姑苏神仙”不尊重婆婆,因此她的儿子在婆婆去世后发疯了,嚎啕大哭。于是,她找到了一位名医,并为医生解决了难题。为了感谢医生的帮助,她做了很多甜饼送给他。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种美味,她用芝麻、糖、米等制作了球形的糕点,带着儿子,沿街叫卖。这种叫卖方式也被人们称为“筅子卖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人们今天所熟知的“投筅子”游戏。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此有着一系列特有的习俗。最为常见的习俗就是观赏花灯。这些花灯是一年中制作最为讲究的灯笼,有着各种形状和种类,如龙灯、舞狮灯、葫芦灯、兔灯等。另外,人们在这一天还喜欢猜灯谜、吃元宵,这些都是久负盛名的元宵节习俗。

观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为独特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些花灯和平时用作照明的灯笼不同,不仅造型复杂,而且色彩鲜艳、光彩夺目。走在热闹的街道上,看着五颜六色的灯笼漂浮在空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王国。在观赏花灯的过程中,人们会打骂、射箭、卖灯谜等,边游玩边猜灯谜,其趣味性极高。

吃元宵是元宵节中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元宵是指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甜点,面外软糯,内馅丰富多样,味道鲜美。元宵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如芝麻元宵、豆沙元宵、水果元宵等。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元宵,供自己和亲朋好友品尝,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元宵节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节日的描写很是传神,元宵节也不例外。以下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一些关于元宵节的诗歌。

1、唐代诗人李商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宋代诗人陆游《元夕之夜喜作元宵》:元宵佳节信欢愉,人人口里唤元宵。瑶台初展宝盘宴,喜气由来足共传。

3、宋代诗人朱权《辞元宵》:上元开瑞千古奇,张灯踏月瑞气齐。碧火花中闪玉烛,轻云细雨洗灯威。

这些诗歌虽然文字简洁却富含内涵,赋予了元宵节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