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顺序表
24节气表顺序表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依据太阳日运行规律而确定的节气。它们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意义和重要性。以下是24节气表顺序表:
立春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中国的春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已经结束,春天开始了,气温逐渐升高。
雨水
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是中国农历二月中的节气,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天气开始潮湿,降雨量增多。
惊蛰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标志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开始苏醒,并且春雷开始震醒大地,寓意生命的复苏。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是春天的重要节点,白昼和黑夜持平,天地平衡,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清明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意为扫墓祭祖、祭拜先人。
谷雨
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突出显示出春季田间地头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立夏
每年的5月4日或5日,是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气温上升加快,天气变得炎热,预示着田野里的作物长势稳步发展。
小满
每年的5月19日或20日,表示作物开始萌芽,并进行快速生长,人们开始忙于田间耕作。
芒种
每年的6月4日或5日,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预示着农民进入了忙碌的收割季节。
夏至
每年的6月20日或21日,夏季的开始,阳光最长,日照时间最长,人们开始祭祀太阳以及重视日光的重要性。
小暑
每年的7月6日或7日,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天气闷热,表示令人烦躁。
大暑
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夏季的高温期,气温达到最高点,表示为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气温开始回落,秋季气息开始逐渐增强,人们开始准备末收。
处暑
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仍是夏天的收尾,但温度已经有所下降,夜晚的温度开始变得凉爽。
白露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此时天气已经变凉,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增加,万物逐渐凋零。
秋分
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秋天的开始,昼夜分为相等的一段时间,预示着秋季已经到来,天气逐渐转凉。
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意味着已经入秋,天气开始变得寒冷,空气湿度逐渐变小。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是中国的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下雪的机会也逐渐增加。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中国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日照时间减少,人们开始为冬季储备粮食。
小雪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也为冬季的第一个降雪提供了条件。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意味着冬天已经到来,降雪的机会相对增加,气温急剧下降。
冬至
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中国冬季的最长的一天,也是全年的白昼最短的日子。
小寒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冬季进入下半部分,气温继续下降,日常生活需要增加保暖措施。
大寒
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这个时候气温达到最低点,是整个冬季最寒冷的时期,人们需要注意保暖、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