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有
来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有
寓言故事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这些词语,既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的世界,探寻那些来自寓言故事的词语吧。
画蛇添足
这个词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人祭祀完毕后,将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但人多酒少,有人提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谁喝酒。其中一人画得最快,却因得意忘形给蛇添上了脚,最终失去了喝酒的机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恰到好处,不可多此一举,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画蛇添足”就成了形容做事多此一举、弄巧成拙的代名词。
守株待兔
这个词语来源于《韩非子·五蠹》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因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就放弃耕种,整天守在树根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结果,他的田地荒芜,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指望不劳而获。因此,“守株待兔”就成了形容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是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行为。
自相矛盾
这个词语出自《韩非子·难一》中的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刺不进去;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言行或事物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因此,“自相矛盾”就成了形容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的词语。
刻舟求剑
这个词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中的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他顺着记号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情况发生了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要随之改变。因此,“刻舟求剑”就成了形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代名词。
亡羊补牢
这个词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中的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狼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修一修羊圈,他却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什么用。结果第二天,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已,赶紧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因此,“亡羊补牢”就成了形容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继续受损失的词语。
井底之蛙
这个词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的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了,整天在井里跳来跳去。有一天,它跳到井边,碰到一只从海边来的大鳖。青蛙就对海鳖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泡在水里,游在泥里,都很自在。你为什么不到我井中参观参观呢!”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它就退了出来,对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有九年大水,海水并不见增多;八年里七年大旱,海水也不见减少。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狭小,见识又是多么浅薄。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因此,“井底之蛙”就成了形容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的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