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赏石语录(苏轼咏石)

奇石赏石语录(苏轼咏石)

奇石赏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都以石为诗、以石为画、以石为友。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对奇石也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所著的《咏石》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奇石的赞美之词,表达了他对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苏轼的奇石赏石语录。

爱石

“石者,山之精气,止乎形状。精气之杂,造端安乎,自成就安乎。辨其清浊,参其气象。所以象鸟兽而不愁死。思乎奇之味也,彷乎彩之状。”

苏轼在这段语录中表达了对石的喜爱和对石的品味,他认为石是山的精气,代表着山的形态和特质,因此对于石的品味需要参其气象,辨其清浊,彷佛彩之状。他对奇石的独特景象和味道充满了向往和赞美。

观石

“土之厚者成石,山之下者成金。贫者之地,得有之石,富贵而不凡也。贵者之家,得有之金,灾故而不吉也,百世蒂矣。”

苏轼在这段语录中强调了石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土之厚者成石,山之下者成金,富贵家庭得有之石,富贵而不凡。而贫者的土地上有奇石陪伴,也是福报。苏轼借由石和金的关系来表达石的空灵和价值,石在一家之中的象征意义。

用石

“虽听瑩素,亦须穿麻。石之滋,野山榴花柳。曾与疏破聊云雨。”

苏轼在这段语录中提及了石的用途,他认为虽然听瑩素,亦须穿麻。意思是即使是名贵的奇石也需要经过修饰和加工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石之滋野山花柳,表现了石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又与疏破云雨,展现了石在人生中的曲折参与。

最后的总结

苏轼作为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出对奇石的赞美和喜爱。他以石为友,以石为诗,深情地赏识了奇石的神奇和美妙之处。奇石赏石语录中反映了中国文人对奇石的情感和品味,也为我们带来了赏石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以上是关于奇石赏石语录(苏轼咏石)的内容介绍,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欣赏一下苏轼的《咏石》中更多有关奇石的赞美之词。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