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
“在这片雪林中,不同的桃李夹杂着芳辰。”。她不像玫瑰那么艳丽,却能在风雪中屹立不倒,她不像茉莉花那么芬芳,却能在寒冷中绽放,她就是梅花——非凡的梅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1
杂诗三首
[唐] 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作品赏析
《杂诗三首 》,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这里所选的第二首,则是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三首诗之间有一定的意蕴联系。它们都用口头语,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正如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
:“三首皆淡中含情。”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显然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
“淡绝妙绝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
:“‘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
”,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
,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
:“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王绩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
,“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
,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2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作品赏析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象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一树梅花啊,目前也在渐渐地开放,好象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本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感情深挚,语言浅白,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推心置腹,荡气回肠,“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赵庆培)
此公往蜀州时,朱氏编在上元元年冬。《唐书》:蜀州唐安郡,属剑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黄鹤曰:《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才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陈阴铿诗:“梁花画早梅。”
东阁官梅动诗兴①,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②。幸不折来伤岁暮③,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④,朝夕催人自白头⑤。
(上四答裴诗意,下四对时感怀。裴有早梅之咏,故以何逊梅诗相比。相忆句,和诗题忆寄。送客句,和诗题送客。玩第三联语气,必裴诗有不及折赠之句,故答云幸不折来,免伤岁暮。若使一看,益动乡愁矣。既而又自叹曰:此间江梅渐发,亦觉催人头自。盖当衰老之年,触处皆足伤情也。)
①东阁,指东亭。官梅,官种之梅,犹言官柳。胡震亨曰:何逊墓志:“东阁一开,竞收杨马。”杜甫东阁本此。志载《墨庄漫录》。②陆凯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此曰逢春,是照早梅,梁简文帝诗:“逢春始发花。”③晋杂曲:“折梅寄江北。”④何逊诗:“江边云雾起。”陈苏子卿诗:“中庭一树梅,寒多蕊未开。”杨慎云:梅花放皆下垂,故云垂垂。吴防《雪梅赋》:“带冷雪之垂垂。”⑤梅开岁暮,似催白头。黄生曰:此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其暗映早梅,婉折如意,往复尽情,笔力横绝千古。两自字,有自己、自然之别。杨德周曰:“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必如此,方不堕咏物劫。王元美以为古今咏梅第一。
朱鹤龄曰:何逊《扬州早梅》诗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驱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逊时为广陵王记室,首云免园,则以梁孝王园比之也。却月观、凌凤台,应是园中台观名。《南史》:徐湛之出为南兖州刺史,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逊,梁人,在徐湛之后。
钱谦益曰:逊本传:天监中,迁中尉,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建安王者,南平元襄王伟初封也。天监六年,迁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方军将军、扬州剌史。七年,以疾表解州。则逊为建安王记室,正在扬州,故云“何逊在扬州”也。考《寰宇记》,凤亭、月观、吹台、琴室,并在宫城东角池侧,当即逊诗所咏耳。伪苏注云:何逊为扬州法曹,咏廨舍梅花。《一统志》亦载之。本传无为法曹事,但有《早梅》诗,见《艺文类聚》及《初学记》。今本《何记室集》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乃后人未辨苏注之伪,遂取为题耳。
张希良曰:何逊《早梅》诗:“枝横却月观,影动凌风台。”月观、风台在建业,不在广陵。《寰宇记》所载分明。沈约《郊居赋》“风台承翼,
月榭重楣”,当亦指此。若徐湛之所建之风亭、月观、吹台、琴室,自在广陵,不当认为一处。考广陵之名扬州自隋始,逊为建安王记室参军,本在建业之扬州。阎若璩曰:今之扬州,在东汉为广陵郡,属徐州,两晋犹然。隋开皇九年,方于此置扬州总管府,故炀帝《泛龙舟》曲云:“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前此扬州俱治建业,今江宁府是也。晋刘牧之谓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皆指建业言耳。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3
定风波 红梅
[宋]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 ,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好睡慵开莫厌迟
”,“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
”,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 。“孤瘦雪霜姿 ”,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
。“偶作”一词上下关连 ,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 ,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
”,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 。“休把闲心随物态 ”,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
”,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
,“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 。“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 ,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 。下面“ 诗老不知梅格在
”,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4
西江月·梅花
[宋]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作品赏析
【注释】: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 、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 ,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 、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 ,引起了海仙的羡爱 ,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
),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
”,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
:“体物稍真 ,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5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作品赏析
【注释】:
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宁七年(1074)初春,是作者与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词中通过咏梅、赏梅来记录词人与杨氏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和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上片写寒雀喧枝,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岁暮风寒,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在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开之际,既知大地即将回春,自有无限喜悦之意。开头两句“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生动地描绘了寒雀对于物候变化的敏感。它们翔集在梅花周围,瞅准空档,便争相飞上枝头,好象要细细观赏花朵似的
。寒梅着花,原是冷寂的,故前人咏梅,总喜欢赋予梅花一种孤独冷艳的性格 ,本词则不然。
作者先从向往春天气息的寒雀写起,由欢蹦乱飞的寒雀引出梅花,有了鸟语花香的意味,而梅花的性格也随之显得热乎起来。顾随先生自云早年极喜杨诚斋的绝句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但读了苏轼此词以后,看法有了变化。他说 :“持以与此《南乡子》开端二语相比
,苦水(按顾随自号苦水)不嫌他杨诗无神,却只嫌他杨诗无品。”“‘满’字、‘看’字,颊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圆寂耶?”“一首《南乡子》,高处、妙处,只此开端二语。”(《顾随文集·东坡词说》)顾随深赏极爱开端二语
,自是不差,而从“满”、“看”两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圆寂”之说,似有未谛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进一步从寒雀、早梅逗引出赏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轻轻放过 。客来花下,寒雀自当惊飞,此原无足怪
,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恋枝,不忍离去,竟至客来花下,尚未觉察,直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觉之
,而惊飞之际,才不慎踏散芳英,则雀之爱花、迷花、惜花已尽此三句之中,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之为花所陶醉俱不待繁言而明。再说,散落之芳英,不偏不倚,恰恰落在酒杯之中,由此赏梅之人平添无穷雅兴,是则雀亦颇可人意。可见雀之于梅,在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下片写高人雅士在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
。“痛饮又能诗”的主语是风流太守杨元素及其宾客僚佐。杨元素才调不凡,门下自无俗客。诗、酒二事,此中人原是人人来得,不过这次有梅花助兴,饮兴、诗情便不同于往常
。“痛饮”即开怀畅饮。俗语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高人雅士喜以梅花为知己,“痛饮”固当,“能诗”极易误会是能够写诗 。其实
,“能”字与“痛”字对举成文,乃逞能之意 。“能诗”又不限于其字面意义为善于写诗 ,这里暗用刘禹锡寄白居易诗句“ 苏州刺史例能诗
”(时白任苏州刺史),以称美杨元素的文采风流。
作者又有《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词云 :“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也是此意。“坐客无毡醉不知”,又用杜甫赠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语
。“醉不知”的主语是宴会的主人杨元素。坐客无毡则寒,如今饮兴正酣,故不复知。此句意不在写坐客之寒,而是写主人之醉。主人既醉,则宾客之醉亦可见 。观主客的高情逸致
,梅花的高格也不难想知了。“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此等聚会,殆无虚日。歇拍二韵,“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柯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又不直说梅子而说“一点微酸 ”,诉之味觉形象,更为清新可人 。下片从高人雅士为之留连忘返
、逸兴遄飞,托写出梅的姿态、神韵。
此词既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也未尝有一笔不写梅花,可谓不即不离,妙合无垠。词中未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办法来加以表现,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称赞梅花的经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