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春佳节过年的古诗词
从立春节气起,在自然界以及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早春时段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小编在此整理了有关新春佳节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有关新春佳节的古诗词1
1、《高阳台·除夜》韩疁 宋代
频听银签, 重燃绛蜡, 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 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 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 多谢梅花, 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 更蜂腰簇翠, 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 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 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 残雪楼台, 迟日园林。
2、《应诏赋得除夜》史青 唐代
今岁今宵尽, 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 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 已著后园梅。
3、《除夜雪》陆游 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4、《除夜长安客舍》欧阳詹 唐代
十上书仍寝, 如流岁又迁。 望家思献寿, 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 孤灯照绝编。 谁应问穷辙, 泣尽更潸然。
5、《卖痴呆词》范成大 宋代
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 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 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 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 奉赊痴呆千百年。
6、《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毛滂 宋代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有关新春佳节的古诗词2
1、《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赵彦昭 唐代
器乏雕梁器, 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 常奉万年杯。
2、《馈岁/别岁/守岁》苏轼 宋代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馈岁农功各已收, 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 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 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 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 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
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 独唱无人和。 别岁故人适千里, 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 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 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 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 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 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 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 还君老与衰。 守岁欲知垂尽岁, 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
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 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 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 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 少年犹可夸。
3、《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崔元翰 唐代
妙道非本说, 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 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 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 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 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 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 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 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 尧心岂所荣。
4、《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秦观 宋代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 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5、《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王守仁 明代
城里夕阳城外雪, 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 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 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 积素还多达曙明。
有关新春佳节的古诗词3
1、《除夜》文天祥 宋代
乾坤空落落,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 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 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
2、《田家元日》孟浩然 唐代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3、《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唐代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4、《元日》李世民 唐代
高轩暧春色, 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 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 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 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 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 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 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 终以寄舟航。
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 唐代
畴昔通家好, 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 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 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 不见度年年。
6、《岁夜咏怀》刘禹锡 唐代
弥年不得意, 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 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 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 幽居亦见过。
新春是春季时序的开始,也是新一岁之始。天维建元,以寅开始。据《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从立春起进入了寅月,阴阳转发,阳气初生,万物复苏。新轮回已开启,万象更新。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传承着以立春岁首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雏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岁首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由此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进入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民俗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有关新春佳节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