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
梅花是花中最强的。当所有的花都枯萎时,梅花是强壮的,不怕寒冷的冬天。梅花是不朽的。它在寒冷的冬天开花,在其他季节落叶。我佩服它坚强的精神。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1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宋] 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销减,态凝伫。百花休谩妒。
陌上风光浓处。繁杏枝头春聚。艳态最娇娆,堪比并,东邻女。红梅何足数。
陌上风光浓处。日暖山樱红露。结子点朱唇,花谢后,君看取。流莺偏嘱付。
陌上风光浓处。忘却桃源归路。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吹愁何处去。
陌上风光浓处。最是海棠风措。翠袖衬轻红,盈盈泪,怨春去。黄昏微带雨。
陌上风光浓处。自有花王为主。富艳压群芳,蜂蝶戏,燕莺语。东君都付与。
陌上风光浓处。红药一番经雨。把酒绕芳丛,花解语。劝春住。莫教容易去。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凝伫:形容寒梅庄重挺立。
②漫:随意。
【评解】
严冬腊月,乡间小路上一枝寒梅初绽,为人间带来春讯。
然而当春回大地、百花竞艳时,她却香消态凝,端庄自重。词人劝百花休漫妒之语,
包含着对凌寒开放的早梅的无限赞赏。
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2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 杨无咎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宁宁:宁静之意。又作亭亭。 移时:谓少顷。
【评解】
这首咏画词,梅花与人融为一体。既写梅花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操。意境幽
美,用语工妙,含蓄蕴藉,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画梅始于五代,皆著色而俪以禽鸟。
至逃禅翁,始以水墨作花,遂雅逸出群,世称江西墨梅,至今片纸兼金,为画苑秘
宝。遗词一卷,选家多未登录。其绵丽工炼,则颇似梦窗。
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3
汉宫春 梅
[宋]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 ,以修竹作陪衬 ,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 。二
、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在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不爱惜
”、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 南来归雁 ,年年长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
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在野“ 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 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 ,虽在村野(“ 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
“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 ,“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云”三句 ,以问句的形式
,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
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4
朝中措·怕歌愁舞懒逢迎
[宋] 陆游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春酲:春日病酒。酲:病酒,谓经宿饮酒,故曰酲。
【评解】
陆游在蜀期间,曾写作《朝中措》咏梅词三首,此为其中之一。词人以拟人化手法,
抒写梅花因不喜歌舞逢迎,而被视为“无情”。下片写近日啼红剪绿,百花竞艳,莺歌
燕舞,春满人间。全词清雅含蓄,委婉多情。亦梅亦人,寄喻殊深。
古典中的梅花意象古代诗词5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宋]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擫:用手按捺。
④昭华:即玉管。
⑤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评解】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
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
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