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诗词解析5篇出名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纳兰容若诗词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酒泉子·谢却荼蘼

词牌名:酒泉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酒泉子·谢却荼蘼》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之作,写夏夜主人公倚栏远望伤感怀人。全词以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情感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词句有穷,而意蕴难尽,直写情怀,却郁结难解,真挚可怜。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描写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发出了离多会少的喟叹,下阕则通过啼鹃、旧事等语词,使感慨更为深沉。全词行文凄婉闲丽,抒发了词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伤感之情。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词牌名:生查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生查子》词是一首颇有韵味的咏愁佳构。在纳兰性德之前的词作已有不少咏愁名句。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把愁写成可用刀剪之物,想象奇妙;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候馆梅残”),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宋代词人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于夸张、比喻的结合中表达了愁之多、愁之深;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则于夸张与比较中衬出了愁之多、愁之重。如此佳句,不胜枚举。尽管有大量佳句在前,但纳兰性德填词咏愁,却能不落窠臼,而匠心独具。他虽为堂堂大丈夫,却是个善于刻画女子形象、抒发女子愁情的大家。其笔触之细腻、传神,丝毫不让宋代号称“压倒须眉”的“巾帼”李清照。这首《生查子》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生查子》,词牌名。原出唐代教坊曲。旧说“查”为古“槎”字,《生查子》词名取自汉代张骞乘“槎”(木排)去天河的传说。又名《楚云深》、《梅和柳》等。纳兰性德以《生查子》词牌填了5首词,这首词其中的第一首。

词的上阕,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采用的是一组颇似现代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开篇推出的是一个女子的长裙之特写镜头:“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东风”,即春风;“湘裙”,指女子的长裙,“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这里,词人以“东风”交代季节——春天,并以“不解愁”、“偷展”等字加以状写,使之人格化,着上了人之感情色彩,从而,在不经意间映衬出了女子的“愁”。继而,由此镜头迭化出一个女子背影纤腰的特写镜头:“独夜背纱笼,影着纤腰画。”“纱笼”,系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夜间,一个女子孤零零地背立在纱笼边,熏炉的火光映出她“纤腰”的身影。这一特写镜头,显现春夜一女子之背影,突出其“纤腰”,包孕了这样的潜台词:此女子,愁情深长。她独自一人,夜而不寐,怀有心思。从首句“东风不解愁”可知她心中含愁;从其腰肢纤细的背影,可知那是相思之愁。宋代词人柳永就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名句,纳兰性德也有“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相见欢》)的词句,可参读。

词的下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仍是一个个相连接的镜头。首先,推出的是沉香燃尽的一刹那的镜头:“爇尽水沉烟。”沉香之烟是袅袅升腾的,由此,又引出了另一个镜头:“露滴鸳鸯瓦。”镜头之间的切换自然,也让人一目了然。“爇”,燃烧之意;水沉,即沉香;“鸳鸯瓦”,指成对的瓦。这两个镜头,承接词的上阕,勾勒女子所处的环境,进而衬托其愁情。“爇尽水沉烟”,沉香已燃烧尽了,烟也散失了,照应上文的“纱笼”,暗示此女子夜间独立不寐时间之久。“露滴鸳鸯瓦”,露已生成,滴在成对的瓦上,暗示夜已很深,更见出此女子独立不寐时间之久,从而,进一步地渲染其愁情之深、相思之苦。“鸳鸯瓦”成对,而人不成双,这令人倍增愁苦。唐代诗人白居易便有“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的诗句。词至此,已颇有境界,而词人并不满足,又于词的卒章处摇出一个“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镜头。宋代诗人苏轼《雨中看牡丹》有“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的诗句。纳兰性德以花骨比喻女子弱骨,此女独立于樱桃花下,与花香颇为相称。在词人的笔下,此女子与花融为一体,其相思的愁情也随着镜头的移动越旋越深。词人另有“瘦骨不禁秋,总成愁”(《昭君怨》)的词句,可作为“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注脚。

纳兰性德的这首《生查子》词,写的是女子相思的愁情,虽非重大题材,但并不影响其审美价值。因为它以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镜头再现了一个春夜独立不寐的女子形象,且以“东风不解愁”与“露滴鸳鸯瓦”等作衬托,以“花骨”为比喻,将女子相思的愁情写得真切动人,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浣溪沙·郊游联句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性德)。

此篇是纳兰与友人合作的一首词。见冯统《天风阁丛书·饮水词》补遗。此次“郊游”是在何年何地,未详。从词意看,大约是在北京西郊的一次春游。词共六句,陈、秦、严、姜、朱、纳兰各成一句。这一首联句之作既可以看出诗人之间亲密的友清,亦可看到纳兰在其中所表现出的伤感意绪。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