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录一百则
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禅宗语录中的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是禅宗讲的一个精髓。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花朵中,可以包含整个世界的意义;一个高大的树木中,可以孕育出菩提的智慧。禅宗强调将心比心,用柔软的内心体会万物的真谛。
二、放下何为放下?
“放下”是禅宗的又一重要词汇。很多人都认为,“放下”的意思就是拒绝、抛弃,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境界。放下是指不执著,不執念,不追求。不管是对于物质还是人际关系,都不能沉迷于过去,要时刻警惕自己的执著之心。
三、心如猿猴,难久安静
禅宗强调清心寡欲,避免虚荣心和贪心的干扰,要让自己的心境静下来才能进入“禅定”状态。但是,人们的内心往往像猴子一样,容易跳跃不安。禅修需要持之以恒,通过阅读、冥想和瑜伽等多种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
四、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现在这一刻,是人们最好的时机。禅宗提倡人们当下的觉知,要注重当前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强调当下的抉择对人生的影响。因此,不要沉迷于过去或担忧未来,放下执着,珍惜眼前的时光。
五、烦恼即是菩提
禅宗也会遇到困难和痛苦,但这些烦恼可能成为启发智慧的机会。禅宗主张人类的智慧超越困境,尝试从烦恼中寻找成长的机会。越是经历困难,就越能展开更深刻的意义和彩色的生命。
六、众生皆苦
禅宗的“众生皆苦”表达了人性本质的苦与生命中遭遇的苦。拥有物质之喜,表面光鲜亮丽的人也许不太会体会这种苦涩,只有心灵深处或经受过生命的重击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古代禅师们的智慧启示,我们看到了逆境与众生的世界,学会关注身心健康,明白孤独和失落。
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禅宗的精髓在于心而不在于文字。没有文字的领悟是一种超越语言表达的柔松境界。禅宗是一种直观的思想,配合摄动的传承。他强调道德和修行的实践,观照事物不再受文字语言的限制。
八、假真之以两忘
“假真之以两忘”,意思是要用假和真两种境界丑闻自我限制,达到心灵超越的沉静状态。在禅修过程中,要摆脱一切普通的思维方式,用“两忘”来打开新的境界。
九、万法归一
禅宗强调不盲从世俗,而是在精神和思想中寻找归宿。万物的现象是世界上一切混乱之源,而万法归一的观念是一种平静、心灵的深摄取。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获得洞察力和临卻观,从而得到禅宗的真正意义。
十、静而能动
禅宗的真正目标是让人们进入自我发现和认识的状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事实上生命的充实和发展是禅修中一个重大的帮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需要通过静思和静心,离开自己,并加载到生命充实的营养。
十一、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这是禅宗的另一个重要的绝对思想,指随着事物的变化,世界上的“有”就变成“无”,反之亦然。“有”与“无”是一种二元对立以及一种固定的思想,而禅宗则是一种触及内心的灵性境界,超越固化的思考方式。
十二、故无所求则无所失
禅宗注重消除内心的执著,让自己体验完整的生命品质。禅修中的循环周期不应该是一种犹豫不决和没落的状态,而应该是一种内心平静的澄明境界。通过无所求,我们可以减少执着的丧失,让自己回归内心上的深度、浅度。
十三、当妄念闪现,步步皆开菩提心
人类内心的零散妄念常常会让我们心力衰竭,成为我们行动的障碍。为了能够减少心灵的波动,禅宗强烈建议,我们在每一个具有意义的时刻都持续保持清晰的视野。通过默念“当”,我们可以缓解内心的寄托,让自己更加踏实地前进。
十四、十二时中九光明
“十二时中九光明”意味着在禅修过程中,一旦确立了安静的境界,我们就会创造一个透彻、稳定的环境。通过实践,我们能够防止成为外界环境的牺牲品,而是让自己从内部力量提升成为更完整的个体。
十五、有所修行,身口俱净
禅修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境界,它更可能改变个体的身心状态,使个体更透彻、纯净。禅宗提出,人们需要通过日常的生活方式,修行自己的内心,进入到一个精神和身体都透彻的境界。
十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身体和心灵的关系。我们的身体如同菩提树一样,需要精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而心灵则需要照镜容史,去掉浑浊和杂质,走向更纯净的境界。禅宗强调通过思考和静观来达到内心的洞悉,实现心身的透彻。
十七、只有手植,心无所栽
许多人总是把内心的观点、情感和欲望排在外界现实之上,常常忽略自己内心的发展。禅宗提醒我们,在生命中适当调整我们的思想状态,只有调整好自己内心去种下种子,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当下。
十八、不患无得,患所得之不足
人们常常会通往遣怀之境,追求过多的财富、名誉和权利。禅宗认为,这种追求超出了我们实际生活的需求,导致内心的疲劳和烦恼。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在当下丰厚自己的内心并感到满意,患难并不能够困挫我们。
十九、昼夜勤作,心静自然凉
绝大多数人类都会忙于工作和生活,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能找回自己的内心。禅修的好处是可以在平时帮助我们更亲切地把过多的思考从精神中静化。通过“昼夜勤作”,让你的心灵不断受到滋润。
二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禅宗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无论事物的表面是如何的逼真,它背后总是有更深刻的内在意义,而这种内在意义就是“色之空”。禅修可以帮助我们,让自己理清内心中的其中的关键所在,从而寻找到更富有想象力和珍贵的人生体验。
二十一、出世间不知名,修禅定往何方?
“出世间不知名,修禅定往何方?”这句话鞭策我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困惑和难题。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用禅修来寻求这种深度,并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化到极限。
二十二、悟彻菩提真妙理,澄心平等不生死
这句话表达了禅宗的理念——悟彻菩提真妙理,让自己从内心开始超越死亡、均衡、正义。禅修需要通过内心的洞察和改变,从而帮助我们提升种种统御,达到防止死亡和苦难的真正境界。
二十三、志益之心 。
禅宗倡导方法革新和理念的更新,人们通过更长时间的自我修炼来提高精神境界。皇太极的磨砺曾为外界所细心品味,以此来反省自己内心未被折腾的无条件的意志。
二十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句话是禅宗的标志性表达。人的内在世界是神奇而又复杂的,一个直接照耀内心的方法是被认为是合适和积极的。至于觉悟的过程,正如见性成佛之路,它是必要的、深入的、有序而又自然的。
二十五、传统与现代结合
禅宗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也要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改变,禅宗依然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智慧的大力量。它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迈向未来,为人类发现新的境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导。
二十六、不立文字,所以不称疾。
不只是禅宗,其他一些精神体系也强调说话的限制和谨慎。禅宗更注重的是心灵上的感悟和洞察,而不是文字的解释和叙述。通过使用我们的审视和判断力,我们可能会看到到内在的智慧和神韵。
二十七、照见五蕴皆空是虚妄。
禅修让我们超越了一切的刻板标签和附加情感。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解脱出来,在一个稳固平稳的着力点安静下来,自我理解世界。
二十八、凭空点穴
禅修中的实践技巧之一是“凭空点穴”。这是指通过触摸、静观和行动来让自己的身心深度结合,从而进入到真正的禅宗境地。通过隔离和创造存在可以让自己更亲切地体验到平和的环境、精神和内心。
二十九、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的境界是禅修必须显现出来的境界,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和实践性。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很好地消除我们内心的焦虑与新的限制, 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平静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减轻前方的心理压力。
三十、以一当十,显神妙
禅宗的思想理念比传统文化更加灵动,涉及到内心身体间的相互作用。禅修的过程中,个体需要全神贯注,来寻求更深的经验。当你走得越远,就越能够意识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展现更高的境界和洞悟力。
三十一、深瞻内外,透视生命
禅修的实践是一种洞悉自我的经验,这种经验更多是深入到内心的精神世界中,让自己发现自己无限可能及更多的生命境界。禅宗强调透彻地观照内在和外在,从而透过锅碗瓢盆和世上一切,去探透自我本质的解放理念天天活在营养牛奶里。
三十二、虽苦而乐,纵横于世。
禅宗的修炼者,拥有超越常规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智慧。这些人可以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