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公-词语-成语xiaosese
小相公_词语_成语xiaosese
“小相公”是明代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尽职尽责,得到了人民的赞誉,成为了一种褒义的称呼。常见的“小相公”成语有“不做小相公,做大贼”,意为宁可做守本分的小官员,也不做篡权夺利的大贼;还有“小相公立大功”,形容一个官员在小岗位上也能有大作为。
词语“小”在成语中的使用
“小”在成语中既可以表示尺寸之小,如“不打不成器,一打就露馅”,又可以表示年龄或人数之少,如“小巧玲珑”、“小打小闹”、“小家碧玉”等。在一些成语中,还可以表示级别之低,“小官大用”、“小弟弟”等等。
词语“相公”的起源
“相公”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最早出现在汉代,晋代时期开始成为宰相的正式称谓。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都察院学士、内阁首辅等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宰相的权力逐渐被副手所代替,明清时期称呼内阁大臣为“相公”,表示对其地位和职位的尊重及承认。
成语“小相公立大功”的故事
相传,明代时期,有一名被称为“小相公”的官员,名叫曹勋,他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员,但他工作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得到了当时朝廷的重视和赏识。
有一年,江南地区发生了洪水灾害,朝廷派遣多位大臣前去救灾,但大都是名门之后、出身高贵的大臣,不仅不懂得抗洪救灾,反而更加让事情复杂化,导致灾情加剧。
曹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主动请缨加入救灾队伍,他亲自到灾区了解灾情,组织当地人民抢险救灾,充分发挥了小官员的作用。他在灾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朝廷的赞誉和表彰。
从此,“小相公立大功”这个成语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一个官员在小岗位上也能有大作为,这也是对曹勋这位“小相公”的一次褒奖和肯定。
最后的总结
“小相公”这个词语,从最初的褒义称呼,衍生出了多个成语,如“小官大用”、“小巧玲珑”等等。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都反映了古人对于“勤勉、用人不疑、脱离封建思想”的推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小相公”。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