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诗词贾岛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诗词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名篇——《寻隐者不遇》。寻隐者,是指隐士、隐居者;不遇,意为无缘相遇。这首诗表达了贾岛对于隐士行为的景仰和向往,也抒发了他对于理想化隐居境地的追求。

隐居之美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视为一首颂扬隐居之美的诗,他笔下的隐士,是生活在山水之间、独立自由、安宁自在的人。他们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隐居在清逸草木之间,置身于名利烟火之外,享受默坐于青山绿水之间、听松鹤之声的清逸与淡泊。

知己难遇

诗中的松下问童子是作者的代表,他向隐士问路,希望能够寻到理想之地。但隐士却不幸已经离开,令人叹息。贾岛借隐士之口表达了知己难遇的意境,有时候,在漫长的求索之旅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知音相伴,与之分享人生的烦恼和快乐。而这位隐士也许正是贾岛寻找的知己。

穷山恶水难寻隐者

诗中的“云深不知处”是隐者的鲜明标志,换言之,隐居之地难以寻觅。他们往往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收获的却是身心的宁静和厚重。贾岛的这首诗,将隐居者塑造成了一种神秘、高贵的形象。

隐者精神的传承

隐居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慷慨付出,是对于社会烦恼的远离,也是一种精神的选择。在现代社会,大量的人们都生活在名利场中,忽略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现代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心灵寄托,寻求一种心灵的安宁和舒适。隐居精神,或许可以传承,但所处的境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时代在变化,隐者行为不应僵化,而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实际处境为出发点,注入现代的文化内涵,接受时代的诘问和挑战。

在现代人们忙碌度日的同时,可以通过诗词、书画等方式接触隐居者的思想和精神追求,汲取其中的营养和启示,让自己的内心润泽和安宁。同时在不断追求事业和金钱的同时,把握难得的闲暇时光,去追寻内心真正的自我,总能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相处方式。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