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诗词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

《诗经》中的《召南·卷毛》描绘了召公因为谏言不听而独自离开崇山固城的故事。召公是春秋时期的贤相,曾为周武王辅佐建国。后来,他又辅佐武王的嫡长子周公旦,泰殷定鼎,兢振内外。昔日的功臣如今变成了莫须有的罪犯。他因为途中遇到了赛马比赛,不能按时赶到,被厉王误解成谋反,遭受弭谤。于是,召公离开了崇山固城,黯然离世。

召公的忠言

召公的事迹告诉我们,用心去谏是为君者的职责,用心受谏是君主的胸怀。召公曾经多次为周公谏言,谏言不听,他一遍遍地说:“愿闻君之壹言,则易尽吾言。”他的忠言正是希望周公能够认真听取他的意见,能够早日建功立业,完成周武王的遗志。召公的政治功绩,不仅在于他协助武王建国,更在于他稳定国内局势的又承担并推进外交事务,在国内外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的谏言却遭到了厉王的弭谤,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极端罕见的。

教训和反思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我们依然可以从召公的故事中获得很多启示。第一点是忠诚于职责。召公能够为国家尽职尽责,就是因为他从心底里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这是为仕者所应当具备的品质。第二点是勇于指出不当行为。谏言往往是危险和敏感的,谏言者也可能遭遇被动和打压。面对权力的压迫,我们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守护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是当领导者时,勇于接受批评。有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决定的,大家都需要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领导者要有一颗知错能改、抗拒故犯的好心态。

召公死后,周公不忘召公的忠言,一直哀悼他的去世。在他的忠言和劝告中,周公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君子对待人才的态度。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在于谁治国,而在于如何治国。只有当我们心怀天下,忠于职责,勇于担当,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