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middot寻菊花无有,戏作-诗词鹧鸪天辛弃疾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辛弃疾
辛弃疾,字坚之,号稼轩,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生于靖康年间,南渡后历官宁宗、理宗时期政府要职,曾访紫陌,游白湖,留有“青玉案·元夕”、“满江红·登高”等著名的诗篇。其中,“鹧鸪天”一词出自其千古绝唱《青玉案·元夕》,可谓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鹧鸪天与菊花
“鹧鸪天”作为一个景物元素被辛弃疾引入诗中。鹧鸪是一种文雅的禽鸟,因其爱鸣而得名。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鹧鸪常被描绘成高贵威武、性情温顺的形象,寄托了士人的低调、高雅之情。
而菊花,则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其花形秀美,芬芳清雅,它也被视为高贵、纯洁、乐观的象征。作为中国的传统花卉,菊花在文学中经常被赞颂,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化内涵。
寻菊花无有的心境
在辛弃疾的《鹧鸪天》中,他写到自己“中秋醉后寻常处,不闻寻处有佳人。寂寞空庭春欲晚,梅花烂漫天山雪。”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常处无佳人相伴,且寂寞凄凉的心情。
辛弃疾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寻菊花的事情,却找不到,流露出他惋惜菊花结束秋凉的深情。菊花,象征着坚贞不渝、高洁纯真的品质,也成为了辛弃疾孤独、无助之情的注脚。没有菊花陪伴的寻常处,就像老鹧鸪漂泊在天空中,一切早已飘散在时间的洪流中。
最后的总结
诗意真深,辛弃疾用诗歌表达人道情怀,生动形象地展现自然和人文景物。驰骋于“空庭春晚梅花烂”的图景中,辛弃疾的心灵与思想随着菊花的中秋凋零而笼罩在一片忧伤的情感之中。
对于象菊花这样的文化符号,辛弃疾赋予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涵义。他的诗歌气息独特,感情真挚,历久弥新,我们应该铭记于心。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