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漳迎灯(迎灯科)

什么是漳迎灯?

漳迎灯,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文化活动,起源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漳河沿岸地区,被誉为淮安地区的“民间艺术奇观”,是淮安市民在农历七月十五晚上舞动纸灯笼,向祖先表达敬意的盛大民间文化活动,也是淮安市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文化。

漳迎灯的历史

漳迎灯起源于明朝,据考证,漳迎灯最早源于明朝的“百姓会”,这是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民间团体,成员以打工者、织工、石匠、木工、裁缝、陶工等为主,他们利用“百姓会”这个组织来互助、交友、表演才艺。后来漳河边上的居民发扬光大,将其发展成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漳迎灯。

漳迎灯的表演形式

漳迎灯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漳迎灯由数千个大小纸灯笼组成,每个纸灯笼都装饰着美丽的图案。整个活动的起点必须是赤膊块肚的男儿,他们手扶木杆,架起红色的一寸八线的大线轮,轮上插七十二盏小纸灯笼,不到两千克重的大线轮静静地搁在男儿的手中,他们以十分固定的节奏平稳地行走,以背心、裤衩、草帽为服装,迎着月亮、依着河岸,载着上万盏彩灯,行走中迂回曲折,穿行于深深浅浅的街角巷陌,从岸上到岸下,从宅旁到宅后,直到晚上十点左右,巡游结束。

漳迎灯的现状

虽然漳迎灯活动的历史悠久,但是现今的漳迎灯已经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承人逐渐减少,制作纸灯笼的手艺也逐渐失传。漳迎灯活动也面临着民众参与度下降的问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宣传,推出各种活动,延续这一文化传统。

最后的总结

漳迎灯是一个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活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它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淮安市民民族自豪感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的体现。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和继承这项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遗产,使漳迎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