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的拼音-六年级

楝 liàn

楝(学名:Melia azedarach),又称苦楝、紫花树、文冠果等,是一种原产于亚洲南部及澳大利亚北部的落叶乔木。它属于楝科,是该科中较为知名的树种之一。楝树在中国分布广泛,从北纬30°以南地区均有栽培,尤其在江南一带十分常见。楝树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木材、果实、叶子等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楝树高可达10-20米,树冠开展,枝条细长,小枝下垂。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或近对生,边缘有锯齿。春季开花,花淡紫色或白色,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香浓郁。果实为核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由绿色转为黄色或橙色,内含种子1-4粒。楝树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但不耐水湿。

生态习性

楝树喜光,稍耐阴,耐干旱贫瘠土壤,但忌积水。它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包括砂质土、黏土以及石灰岩土等。楝树生长速度较快,寿命较长,能够抵抗多种病虫害,因此在城市绿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楝树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用途与价值

楝树的用途多样,其木材坚硬耐用,纹理美观,常用于制作家具、乐器等。楝树的果实、叶子和根皮等部位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消炎、驱虫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传统医学中有广泛应用。现代研究还发现,楝树提取物对于某些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楝树作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能吸引蜜蜂等昆虫,促进授粉,提高周围作物产量。

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楝树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古人认为楝树能够避邪、驱虫,因此常常将其种植于庭院之中。宋代诗人苏轼在其作品《东坡志林》中曾提到“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这里的“艾”即指代楝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楝树还是我国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立夏的重要象征之一,民间有“立夏吃苦楝”的习俗,寓意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最后的总结

楝树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而且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美化和生态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楝树的价值将得到更加充分的认识和利用。未来,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楝树的潜在价值,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