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稽群籍读音及意思
遍稽群籍读音及意思
“遍稽群籍”(biàn jī qún j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班固传》:“博极群书,遍稽众籍。”此成语意指广泛地查阅各种书籍资料,深入研究学问,体现了对知识的全面探索与追求。
成语来源及其背景
成语“遍稽群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班固在编纂《汉书》时,为了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广泛搜集并查阅了当时能够获取的各种文献资料。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书》这部史学巨著的成功完成,也成为了后世学者学习的典范。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
成语结构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遍稽群籍”由四个部分组成。“遍”意为“全部、普遍”,强调了范围的广泛;“稽”有“考查、核对”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仔细研究;“群”则表示“众多的、成群的”,用来形容数量之多;“籍”特指“书籍、文献”。整个成语连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学者勤奋钻研、博览群书的画面。
成语的现代意义及应用
在现代社会,“遍稽群籍”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鼓励人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而且也强调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筛选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兴趣的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成语故事与启示
关于“遍稽群籍”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班固编撰《汉书》的过程。班固继承其父班彪遗志,历时二十余年,最终完成了这部涵盖了西汉一朝历史的重要著作。他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官方档案,还广泛搜集民间传说、地方志等资料,力求做到详实准确。班固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不断地向外探索,勇于面对未知,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
最后的总结
“遍稽群籍”不仅是一个表达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的成语,更是一种追求真理、不断学习的精神象征。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古代的学者那样,保持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