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护在燕然的读音的上一句
《都护在燕然的读音的上一句》
“都护在燕然”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全句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是王维奉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边疆风光的感慨以及对边疆将士生活的关心。其中,“都护在燕然”一句,不仅展现了边疆将领的威严与边防的重要性,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
王维与《使至塞上》的历史背景
王维,字摩诘,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也是文人画的鼻祖之一。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被誉为“诗佛”。《使至塞上》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王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前往西北边疆视察军情。此行让他有机会亲身经历边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诞生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句解析:“都护在燕然”
“都护在燕然”中的“都护”是指唐朝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相当于今天的边防司令或省长。“燕然”则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历史上曾是汉朝与匈奴交战的重要战场。王维使用这一典故,既是对当时边疆将领英勇保卫边疆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边防稳固的期望。
《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王维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征蓬”与“归雁”相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辽阔;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通过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边塞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中还蕴含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结语:《使至塞上》的文化价值
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使至塞上》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边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直到今天,这首诗依然被广泛传颂,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