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热点)-黄晓明拼了,但票房真惨
有想过《戴假发的人》票房不会高。但不高到现在这样,倒是万万没想到。
哪怕这部片子的商业属性很淡,艺术追求很高。导演不是奔着高票房去的,主演黄晓明是冲着拿奖接的,但上映三天三百来万的票房,确是可以用“惨”来形容。
导演董越,前作也是处女作《暴雪将至》,段奕宏凭借这部片子,拿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国际影帝。
《暴雪将至》距今已经七年,情节方面我已经有点模糊,但作品的气质我是记得的。阴冷,扭曲,捉弄。命运的悲剧性,贯穿始终。是一部套着犯罪片外壳的文艺片。
《戴假发的人》和《暴雪将至》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但凡黄晓明在确定接下剧本之前看过《暴雪将至》,就一定会想到,《戴假发的人》有极大可能会帮他再拿一个有分量的影帝奖项。
我很喜欢黄晓明。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他给予过我很多快乐的影视作品。
但我还是得说,《戴假发的人》里,黄晓明的表演并没能征服我。他的角色发挥空间很大,剧本没有问题,就是单纯演得没那么好。
他为这部戏剃掉头发,减重近三十斤。那会有个综艺,尹正看着暴瘦的黄晓明说“裤衩都小了吧”。就是为这部《戴假发的人》。
虽然很励志,但依然不能改变演得确实差了点味道的事实。
我有理由怀疑是因为他饿太狠了,导致演戏的时候难有百分百的状态沉进去,最终影响了呈现效果。
不过有一点得提,电影里的黄晓明,帅啊。太帅了。字面意思的帅。哪怕胡子拉碴,也帅得有棱有角。
尤其再配合董越颇具审美的打光,帅到犯规了。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能有的状态。
说回影片。
这依旧是一部气质独特的犯罪悬疑文艺片。
视听方面,董越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美学天赋,配合着雨夜和男主角孟中失意的前半生,让一股黑暗深邃的惆怅感,游离在银幕内外。
作为新人导演,愿意在视听方面下功夫,从而在作品中构建出个人独特气质的导演并不多。
这是一个要求天赋的活。从《暴雪将至》到《戴假发的人》,显然董越有这种天赋。
叙事方面,这是一部非线性叙事的作品。由两条时隔近二十年的时间线,交叉叙事。
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故事的结构限制了只能这么玩。走线性叙事,这部片子将不复存在。
十八年前在一个雨夜,出租车司机孟中一时上头将一个醉汉乘客踢进了河里。第二天新闻传出,有人溺死在河边,尸体被发现。
随着十八年后孟中生活的展现,将当年那件事的真相一点点透露给观众。
只能一点点透露,透露多了,漏了底,片子就没劲了。
此时孟中成了一名律师,名律师。最爱干的事,是做法律援助,帮人讨公道。
知晓了十八年前发生在孟中身上的事,我们便可以理解为这是孟中的一种“赎罪”方式。当年那件事,成了他心底的结。觉得自己做过错事,毁了别人家庭。
十八年后的时间线里,孟中同时在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少女性侵案,他帮助一位被单亲妈妈拉扯大的女孩讨公道。
第二件事起初看着是孟中的爱情线,是他被压抑人生的释放。女孩是酒托, 5888 元的套餐, 6888 元的套餐,他都悉数接下。可当女孩邀请他来家里,洗过澡后穿着热裤爬到他的身上,他的做法,竟然是狠狠推开了女孩。
为什么他会这么做?答案一直进展到九十分钟,通过对十八年前那件事的进一步展现,才让观众窥探到了一点蛛丝马迹。并在影片快结束真相揭露时,让人恍然大悟,叹道果然如此。
这就是有效的非线性叙事,成功的悬疑感营造。
圆满完成一部犯罪悬疑片的基础上,《戴假发的人》还充斥了对传统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呈现,以及对人性不堪的审视。
十八年后孟中做的两件事,少女性侵案中的女孩与酒托女,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没有父亲。
换句话说,影片在特意展现,孟中在弥补没有父亲的孩子。
而孟中本身,本身是一个只有父亲的孩子。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孟中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个在父亲的压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父亲觉得家里该出个读书人,他把希望都压在了孟中身上。
孟中参加法考,第一年差了 1 分,第二年差了 25 分,第三年差了 80 分。
他在平日里背得滚瓜烂熟,但一上考场就满头大汗,压力大到呕吐。
每次考试结束查分的时候,父亲总在旁边问着,问着,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孟中。
父亲去世那天,是孟中终于通过法考的喜宴结束之后。孟中说,父亲是在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走的。
影片并未透露更多孟中的内心活动,但身为观众的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父亲的可悲与儿子的可怜。
父亲将他的后半生,都压在了儿子身上。
后来孟中一时上头在雨夜种下的恶果,谁能说不是平日里太过压抑,所以才让“废物”“蠢货”这样的字眼成了压死他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了孟父之外,影片在最后再次呈现了一位同样可悲的父亲,一位为了儿子而已然人性扭曲的父亲。
没有父亲的孩子人生是不完整的,可有父亲的孩子人生也未必顺遂。
孟中的前半生,活在父亲的压抑之下。
后半生,则因为那个雨夜的所作所为,而尽是挣扎。
他在调查少女性侵案时,奉劝女服务员为了正义应该站出来作证,拷问拉皮条的女经理伤天害理,应该去自首。
他自己,却是揣着“杀过人”的秘密,行走在阳光之下。
整日活在挣扎的痛苦中,以自我赎罪的方式浑浑噩噩地挨过一天又一天。
人性是非善恶的复杂性,尽皆在孟中一角上展现。
《戴假发的人》本来是以开放性结局结束,让人感叹的是命运的无常。
直到最后一场戏的出现,完成影片的最后一次反转。
这一场戏所呈现的东西,与《暴雪将至》结局对男主角的玩弄,几乎如出一辙。
它颠覆了孟中的整个人生,让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都成了一个笑话。
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更多是唏嘘。
唏嘘导演董越似乎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毫无感情,是怎么能如此冷酷,乃至到残酷的地步。
这最后一幕,没有戏剧性,只有悲剧性。
角色的命运被一双大手强行操控,无情玩弄。让人只觉后背发凉。
总得来说,《戴假发的人》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华语电影,一部具备探讨价值的电影。
质量分明不错的它,却有着如此糟糕的票房,也算是印证了影片的一种表达:
世间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