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破了胆的拼音和意思
骇破了胆的拼音
“骇破了胆”这个成语的拼音是“hài pò le dǎn”。
成语解释
“骇破了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以至于连胆子都吓破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失去了勇气和行动能力。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中,原文是:“骇破了胆,不敢复言。”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表达极度恐惧的经典词汇。
成语用法
“骇破了胆”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它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恐怖、危险或者突如其来的惊吓时的反应。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看到恐怖电影中的惊悚场景时,可以说他“骇破了胆”。
成语故事
关于“骇破了胆”的成语,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小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勇敢的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从未有过畏惧。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突然看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景象,吓得他连胆子都破了,从此再也不敢上战场。这个故事虽然夸张,但却生动地描绘了“骇破了胆”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骇破了胆”这个成语不仅仅用于描述真实的恐惧情景,它也常常被用在比喻的语境中。比如,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压力或者挑战时,可能会感到非常害怕,这时候也可以用“骇破了胆”来形容他的心理状态。
成语的启示
“骇破了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恐惧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但过度的恐惧会阻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因此,我们应该学会面对恐惧,勇敢地克服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成语的变体
与“骇破了胆”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胆战心惊”、“魂飞魄散”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描述人在极度恐惧时的状态。
最后的总结
“骇破了胆”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人在极度恐惧时的心理状态,也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恐惧,不被它所左右。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用法和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的含义,并在适当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它。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