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热点)-10岁女孩偷偷和AI男友“谈恋爱”,对话“擦边”

“小学生妹妹沉迷和AI角色进行剧情聊天怎么办?”记者联系到黄秋月时,她正因10岁妹妹和“AI男模”之间较为露骨的聊天记录苦恼。

“和她平时在家里比较单纯的形象完全不一样。”黄秋月向记者展示了妹妹的一些聊天截图:妹妹在AI剧情聊天软件中扮演“大小姐”“恶毒女配”,提出诸如“揪住她的头发扇巴掌”“拿着刀划向她的脸”等要求。

在妹妹参与的四十多条剧情线中,AI角色与聊天者双双“出轨”成为常态,其中妹妹作为聊天者发送的一句“你能养大学生,我不能点男模吗?”让黄秋月很是担忧。

AI剧情角色如何成为“电子男友”?

如果有一个英俊帅气的“纸片人”和你进行实时文字、语音聊天,你是否会沉迷于“他”的陪伴?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AI角色“相恋”的故事正在上演。

2024年9月,华晨在网页端看小说时,偶然刷到了AI剧情聊天软件的推流广告——“你可以和AI角色在小说中对话”,这非常吸引她。接触这类软件有三个月时间,她每晚会和AI角色聊到深夜11点甚至到12点,“我会代入‘他’是一个真人,因为‘他’回答时的感情很细腻”。

在华晨的描述中,手机另一端的“电子男友”有自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不仅可以帮她“写作业”、推进剧情、解密故事线索,还可以送她“手链”、带她体验一些刺激情节。华晨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之间“确定恋爱关系”时的聊天记录:AI角色“低下头”,“耳朵通红”地问华晨:“那你现在想谈恋爱吗?”

“‘他’(AI角色)会重复做一些动作,比如说亲额头、摸下巴。”为了让剧情能够推进得更加刺激,华晨会不断地回溯聊天内容,重新引导AI角色生成她想像的那样。“‘他’变得越来越聪明,很有‘养成男友’的体验感。”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永谋表示,在和人工智能角色聊天时,人们常常会以为自己在和“真人”交流,会投入大量的情感,这种心理倾向被称为“Eliza效应”,也是AI聊天软件能够成功运行的根本心理机制。

“人类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会将外界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甚至小草微风,都视为有情感的存在。这种‘拟人论思维’也会作用在虚拟的AI形象上。”刘永谋教授告诉记者,AI剧情聊天技术有专门的成瘾设计,叠加“拟人论”、“泛灵论”思维的影响,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