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的拼音组词.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蚍的拼音组词
“蚍”这个汉字,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字,它读作 p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独使用这个字,但它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词汇,形成特定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几个与“蚍”相关的词语,以及它们的基本含义。
蚍蜉(pí fú)
“蚍蜉”是一种小型昆虫的统称,属于膜翅目、蚁科下的多个属,通常指那些体型很小的蚂蚁。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蚍蜉”也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力量薄弱的人。例如,《庄子·逍遥游》中就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这里的“斥鴳”即类似于“蚍蜉”,用来形容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小生物。
蚍蜉撼大树(pí fú hàn dà shù)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是“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故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故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曰:‘为无为,则无不治。’又说:‘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段话之后提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说像蚍蜉这样弱小的力量试图动摇或改变强大的事物,结果只能显得自己非常可笑。这句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力量微薄却想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的人或行为。
最后的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蚍”字本身并不常见,但通过与其它汉字组合后形成的词语却富含深意,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人生哲理。
点击下载 蚍的拼音组词Word版本可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