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的拼音对照表.docx免费下载(word版可打印)
威妥玛的拼音对照表
威妥玛拼音(Wade-Giles),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用来转写汉语官话的一种拉丁化拼音系统。此系统由英国汉学家托马斯·弗朗西斯·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创立,并经其后继者赫伯特·艾伦·吉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加以改进,因此得名。它曾是英语世界中最广泛使用的汉语罗马化系统,直到被汉语拼音所取代。
历史背景与建立
在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文,一种有效的汉字转写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威妥玛于1859年首次出版了他的《汉语口语教程》,其中包含了初步的拼音方案。后来,在1892年,吉尔斯基于威妥玛的工作并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本更加完善的《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汉英词典》),书中详细说明了改进后的拼音规则。这套拼音体系很快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成为当时标准的汉语罗马化方法。
特点与规则
威妥玛拼音的特点在于它对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对于声母,它使用了一些特别的符号来表示某些发音,如用“h”代表送气音,而清辅音则直接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对于韵母,它采用了组合字母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音节结构。声调也是通过附加符号来标注的,比如第一声没有标记,第二声加扬调号(′),第三声加降升调号(ˇ),第四声加降调号(`)。这样的设计使得即使不懂中文的人也能够较为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应用与发展
自问世以来,威妥玛拼音在外交、教育、文献翻译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如孔子(K'ung-tzu)、老子(Lao-tzu)、毛泽东(Mao Tse-tung)等,在英语世界中都是以威妥玛拼音的形式广为人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这套系统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处理现代汉语方面遇到了困难。例如,它无法很好地适应普通话中的一些新词汇和发音变化。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政府便开始着手制定一套新的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并最终在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从威妥玛到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官方对于汉语罗马化的一次重大改革。相较于威妥玛拼音,汉语拼音更加简洁明了,更贴近现代汉语的实际发音。它简化了部分字母组合,取消了不必要的符号,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规则来解决多音字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汉语拼音不仅成为了中国大陆地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早期使用威妥玛拼音记录下来的资料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海外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这些资料见证了汉语罗马化从威妥玛拼音向汉语拼音转变的过程,也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后的总结
威妥玛拼音作为汉语罗马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虽然它已经不再是中国官方推荐的拼音系统,但它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无论是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还是深入研究汉语的语言演变,威妥玛拼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碰撞所产生的智慧火花,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意义。
本文是由每日作文网(2345lzwz.com)为大家创作
点击下载 威妥玛的拼音对照表Word版本可打印